真說起來,胡文海前世今生不敢說自己姓趙——你也配姓趙?這句阿q正傳裡,趙老太爺對阿q自稱姓趙的嘲諷,後來被引申為被統治階級妄想冒充統治階級的錯位行為。
簡單的說就好像一群小資白領,明明是不掌握生產資料的無產階級,卻偏偏喜歡站在資產階級角度大肆批判民國時候造反的泥腿子,全然忘了自己自上十八代,估計都是土裡刨食的灰色牲口罷了。
按說胡文海一家不能說姓趙,但扣上個既得利益者的帽子還是沒問題的。可老胡家實際上並沒有因此就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了。到胡文海大學畢業之前,甚至是在他前世進入比亞迪公司之前,胡家的日子都並不好過。
胡世武這個八級工有個好兒子,起碼後來進了501廠不是頂了他的名額。八五年退休之後,雖然不用含飴弄孫,但每天夾著象棋盤找老夥計殺兩盤,沒事的時候回廠裡的金工車間過過手癮,日子多多少少過的還算滋潤。
而胡解放當上了501廠的廠長,卻也並沒有為老胡家拿到什麼好處。老胡家上輩子這套繡城遠郊的平房,一直住到了九十年代末,才在拆遷大潮下換了一個小區的八十多平新房。
可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胡解放付出了什麼?為了501廠,他整個人都比正常老了十歲。不到五十歲就換來了滿頭白髮,關鍵是隨著501廠的倒閉,他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垮了。
胡文海呢?他的命運總還是不錯,得益於蕭野芹和胡解放兩人的基礎文化底子,從小受到家庭薰陶和精心培養,他的學習成績和人格成長都比同齡孩子要優秀一些
。
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回繡城,而是輾轉在私人企業打工,最後是在王船伕的比亞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胡文海對國企,對國企工人的感官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他後來的人生經歷告訴他,八十年代之前中國的工人階級是“特權階級”,至少是“中產階級”,享受著和農民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質。可在這種條件下,國營企業工人的表現,卻非常讓人失望。八十年代迅速“墮落腐朽”的國企工人,失去了建國以來工人階級的先進性。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不理解,還是這批人,最後造就了“中國製造”的奇蹟。如果真是骨子裡好吃懶做,為什麼換個環境就突然變的讓人敬佩起來了?
問題在這些人的身上?說實話胡文海之前並沒有想的太多。
對於任何一個渤海省出生的人來說,十年後往後二十年,很多事情都和一個歷史名詞牽扯在一起:大下崗。
對於九十年代大下崗在這個曾經的共和國長子省份製造的悲劇,胡文海知道的實在太多。
所謂“勞務派遣”,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搞未來國企“正式工”、“臨時工”這套,而是希望儘快搞一個社會保障體系出來。
這樣勞務公司不倒,哪怕工人工作的工廠倒閉或者出售了,這些工人起碼還是國家工人,還是有一份最低保障。
這只是他作為一個渤海省人,對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做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努力而已。
當然,由此造成國企用工政策更加靈活,在私營企業還不活躍的年代裡,稍微提高一下工人積極性,還算是有點正面意義。
但問題是,說實話,他對大下崗真的沒有太多的研究。對國營經濟,他更多是冷眼旁觀,甚至有些不屑一顧。
就好像打遊戲一樣,當你將一個遊戲打通關,讀檔重新來過。沒有了那張直奔關口而去的緊迫感,反而能發現很多之前忽略掉的東西。
老一輩國企工人裡,有胡世武這樣認真負責的主人翁,也有每天上班喝茶看報混日子的老不修。
新一代工人裡,有偷廠裡東西拿出去賣的三隻手,可也有換個環境就發光發熱的傑出人物。
國企活力低下這個帽子,能扣到工人們的頭上嗎?
前世的胡文海心中,並沒有一個答案。或者這種單憑某個人群屬性,就給某個人定性這種做法,根本也就是不科學的。
八十年代參加工作這些人,並不會比五十年代參加工作的人要“壞”。但要說是體制問題,可五十年代的國企黃金期體制有什麼不同?有些五六十年代參加工作的人,到八十年代爬到領導崗位,偏偏正是治亂之源……
胡文海坐在汽車裡,此時他的心裡是無比矛盾的。如果按照他前世的觀點,自然是支援國企賣賣賣,因為在他的目光所及範圍內,私企的效率和執行力無疑是比國企要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