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Burid*ensii)、波圖拉坦西人(Potulatensii)及凱亞基西人(Keiagisii);還有居於達西亞東部,即今摩爾多瓦和東瓦拉幾亞一帶的科斯托博契人(Costoboci)、考科恩西人(Caucoensii)、錫恩西人(Siensii)和皮耶菲吉人(Piefigii)。除了托勒密提及的那些部落以外,達西亞人內部也包含居住在摩爾多瓦的卡爾皮人(Carpi)、居於奧爾特河口的蘇契人(Suci)、索梅什河一帶的安薩門西人(Ansamensii)以及阿普利人(Apuli)諸部落。甚至達西亞人本身的屬名Daci、Dai或許也是起源於他們之中的一個重要部落。蓋塔人當中則包括科拉利人(Coralli)、居處多布羅加南部的蒂裡齊人(Tirizians)、克羅比齊人(Crobyzi/Crobizians)等部落。曾因被亞歷山大大帝擊敗而聞名的特里巴利人(Triballi),亦說可能是蓋塔人的一個分支。
此外,色雷斯族群還包括生活在多瑙河以南、今塞爾維亞東部及保加利亞一帶的默西亞人(Moesi/Moesian),赫布魯斯河平原產麥區的彼洛格里人(Pyrogeri),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巴斯塔內人(Bastarnae),其下也許還包括皮歐西尼人(Peucini)。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分別或共同提到過的色雷斯人部落另有帕埃託伊人(Paeti)、德西亞人(Dersaei/Dersaean)、奧多曼蒂人(Odomanti/Odomantes)、迪伊人(Dii)、德羅伊人(Droi)、培尼亞人(Panaean)、第安人(Dian)。色諾芬記載過的一些色雷斯部落名稱,則見有米蘭狄泰人(Melanditae)、麥林諾法基人(Melinophagi)、特蘭尼普賽人(Tranipsae)、蒂尼亞人(Thyni/Thynians)等。其它古代作家提及的色雷斯人部落又有阿斯提人(Astii/Astae)、卡埃尼人(Caeni)、馬杜阿特尼人(Maduateni)、科皮萊人(Corpili/Corpilaes)、凱佈雷尼人(Cebreni)、斯卡埃博耶人(Scaeboae)、德爾洛尼人(Derroni)、奧雷西伊人(Orrescii)、泰恩特尼人(Tynteni)、布倫納伊人(Brenae),等等,可能還包括萊吉里人(Ligyri)。
希波戰爭時期仍留居馬其頓北部一帶的布利吉人(Brygi/Bryges),亦曾被看成是一個色雷斯部落。希羅多德認為,居住在小亞西北部的弗裡吉亞人(Phryges/Phrygians),即源自於歐洲巴爾幹鄰近馬其頓地區的Briges(此或即布利吉人的另一譯法)。當他們中的一部分早年移居亞洲時,便改變名稱而為弗裡吉亞人了。在希臘神話裡,弗裡吉亞是一個同擁有點金術的彌達斯國王和戈爾迪烏斯之結一類神奇故事聯絡在一起的民族與國家。斯特拉博也說到過Briges曾有部分渡越海峽進入亞洲而改名為Phryges之事。布利吉人和弗裡吉亞人的希臘文表達形式,分別為Βρυγοι/Β1 ριγεζ和Φρυγεζ,從語源上看兩者似乎相當接近,或系同名異讀。另一位歷史學家桑索斯在肯定弗裡吉亞人起源於歐洲的時候,曾詳細述及其先祖在斯卡曼德留斯的率領下,自攸克辛海西邊遷移而來的一幕。可以推知,弗裡吉亞人與布利吉人、以至更大的色雷斯族群間可能存在著較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至於弗裡吉亞人由色雷斯地區進入小亞的時間,有謂公元前第2000紀晚期,也有則具體到了大約公元前12世紀左右特洛伊戰爭時期。以語言背景而論,弗裡吉亞語是比較複雜的,常被一些學者視作“與色雷斯語有關係”。
一般認為,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的比提尼亞人(Bithyni/Bithynian)和密細亞人(Mysi/Mysian)大概也是從巴爾幹跨越海峽而來的色雷斯移民的後裔,抵達移居地後可能又發生過與本地土著居民的混融。根據阿庇安的記述,比提尼亞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參加特洛伊戰爭後逃亡的色雷斯人殘部,他們大概不是因為找不到船隻橫渡海峽返回色雷斯而被迫留居小亞,就是迴歸色雷斯以後因不堪忍受饑饉遂又掉頭重返小亞的。希羅多德主張,比提尼亞人的前身是原居斯特里蒙河畔的斯特里蒙人(Strymonii),被逐出色雷斯故土移居小亞之後才改稱現名的。色諾芬則直接稱之為“比提尼亞色雷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