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都比登雲級戰列艦遜色一籌。在火力上,雙方的主炮都是雙聯裝40倍徑305毫米主炮,這點一樣。但是在副炮上面瑞塔斯羅夫級是六門152毫米火炮,但登雲級卻是十二門152毫米火炮。瑞塔斯羅夫級的三極火炮只有12門47速射炮用來對付魚雷艇,而登雲級則擁有16門88毫米速射炮,加上8門47速射炮和4們37速射炮,遠強於對方。當然,這種三極速射炮的優勢無法給瑞塔斯羅夫級造成威脅,可以忽略。

噸位上,登雲級16000噸,而瑞塔斯羅夫級只有12000噸。噸位的缺乏造成雙方裝甲厚度和覆蓋度的差距,顯然登雲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和覆蓋率都比瑞塔斯羅夫級強。

而在速度方面,登雲級可以在17節速度上穩定航行,而瑞塔斯羅夫級還停留在的不穩定速度上。俄國海軍在建造瑞塔斯羅夫級的蒸汽機系統時,採用的還是之前西索亞級的蒸汽機系統,還沒有考慮到高航速帶來的戰術優勢,對於這點,俄國海軍計劃在瑞塔斯羅夫級的下一級佩列斯維特級上面改進,即開始俄國海軍的高速戰列艦時代。

因此,就算配備俄國海軍部將西索亞和佩列斯維特給了俄國遠東艦隊,也無法改變清帝國皇家海軍佔優勢的地位。

為此,俄國海軍部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請建造對抗登雲級戰列艦的新式俄國戰列艦,借鑑大東溝海戰速度制勝論,對應這一觀點的是俄羅斯海軍正在建造中的3艘“佩列斯維特級”(PeresvietClass)高速戰列艦。

不過,該級艦類似美國“緬因”級,被定級為二級戰列艦。該級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大海軍”計劃中的一級艦。沙俄鑑於中日黃海海戰的教訓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未來的海戰中,高航速的戰艦無疑將獲得戰術優勢。佩列斯維特級就是這一理論下誕生的快速戰列艦。

由於遠東地區,清俄之間的激烈矛盾,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海軍大臣亞歷山德羅維奇親王都希望儘快給遠東俄國艦隊配備可以對抗清帝國海軍的強大戰列艦。

瑞塔斯羅夫級只是應急,因為她幾乎跟登雲級戰列艦同時完工,可以同時部署到遠東,暫時維護俄國遠東海軍的力量。

在瑞塔斯羅夫級之後的俄國主力戰列艦中,只有“佩列斯維特級”能夠快速建成,該級艦於1895年12月首艦佩列斯維特號開工建造,預計1898年4月完工,可以在1898年底部署至遠東,抵抗清帝國海軍的威脅。

佩列斯維特級戰列艦設計航速可以達到19節(在前無畏艦中算是翹楚了)而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航速要得益於三軸驅動合計14500馬力的主機。該級排水量為12693噸,前後兩座雙聯裝254MMModel1891型主炮(其仰角可達35度從而可以打擊更遠的目標),11門6英寸舷側炮廓炮,20門11磅速射炮,20門3磅速射炮,8門1磅速射炮,5座15英寸魚雷發射管。

該級艦火力充沛,造型威武高大,一切似乎看上去是如此的完美,然而卻還不是登雲級戰列艦的對手。為了達到高速,佩列斯維特級犧牲了裝甲,甲板以及炮塔的裝甲厚度只有229MM。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她只有12700噸,比登雲級少了3300噸,裝甲薄些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是兩座雙聯裝254毫米主炮自然不敵登雲級的雙聯裝305毫米主炮,但由於該級艦已經下水,整體設計已經定型,如果換裝305毫米主炮的話,會影響其整體平衡性。因為佩列斯維特級戰列艦和其他俄國戰列艦一樣,是俄國仿造法國戰艦而設計的,身上帶有很濃重的法國味道。上層建築異常高大大,重心已經過高了,不可以再安裝大口徑主炮了。同時,她為高速鍋爐而配備的三座高煙囪更使其側影顯得十分龐大。

裝甲薄、主炮口徑小、上層建築過高,這一切都讓佩列斯維特級戰列艦在戰鬥中將成為對手絕佳的靶子。

公元1897年1月3日,經沙皇批准,俄國海軍部決定把將在4月份建成瑞塔斯羅夫號戰列艦調往遠東,配屬俄國遠東艦隊,配合西索亞號戰列艦,先行對抗清帝國的兩艘登雲級戰列艦。同時,沙皇也批准了把將在明年1898年4月完工的三艘佩列斯維特級戰列艦也都調往遠東,屆時俄國遠東艦隊將擁有五艘主力戰列艦,儘管單艦都不是登雲級戰列艦的對手,但五艘戰列艦合起來的戰鬥力將高於對方。

但是僅憑這些,只能暫時領先,是不可能邁向真正的海軍強國的,因為俄國人自己也清楚自身在於諸如戰艦裝甲帶設計、艦炮佈置等細節設計上的欠缺和不成熟。而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