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盾防禦,省的對射時吃虧。

火炮方面,俄軍一個步兵師才配備36門大炮,而北洋陸軍一個步兵師配備了54門大炮,數量差距太大。同時,俄國火炮最大口徑是120毫米,但清帝國北洋陸軍卻是擁有150毫米重榴彈炮。這種德國造的克虜伯重型榴彈炮,不但威力強大,而且應用德國式的速射系統,射速也快於俄國的120毫米重炮,使得俄軍在炮戰中大大的吃虧,步兵也因此傷亡慘重。為此,普爾熱瓦爾斯基向沙皇請求撥款設計研發同等口徑的陸軍步兵用大炮作為對抗,對此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同意了,責令軍工廠負責研發和生產。

對於俄軍建制問題,普爾熱瓦爾斯基也向沙皇進言,稱以前的線形戰術已經不適用當代戰爭了,在璦琿大戰中,使用線形戰術的俄軍被使用新式戰術的北洋陸軍華麗的打敗了,必須引起重視。因此沙皇責令陸軍部研究北洋陸軍的建制和戰術,制定一套符合俄國陸軍的方案出來。

不過,普爾熱瓦爾斯基見北洋陸軍的建制安排非常先進,準備照葫蘆畫瓢搬入俄軍部隊中,但卻遭到了俄軍內部將領們的反對。此時的俄軍一個師的兵力在16000人以上,而北洋陸軍一個師才12500人,一旦改建制,俄軍每個將領將少帶三四千軍隊。這是不被允許的,因為俄軍將領們的普遍思想還處於人海戰術,加上沒有參加過對北洋陸軍的戰鬥,因此反對普爾熱瓦爾斯基的改革。而沙皇也迫於壓力,要求普爾熱瓦爾斯基暫緩這方面的改革,抓其他方面。

這樣,俄國陸軍錯失了一次現代化改制的時機。

此次清俄戰爭中,不單單是俄國陸軍慘敗,俄國海軍遠東艦隊的慘敗令俄國海軍部上下同樣是羞愧難當。

俄國海軍部大臣依然是亞歷山德羅維奇親王,他並沒有跟阿列克謝耶夫大將一起去遠東,而是耍手段留了下來。

原來,當維特陰謀將阿列克賽耶夫和亞歷山德羅維奇二人調往遠東時,他們二人便商議的對策。他們二人不可以都去遠東,那樣維特將在聖彼得堡稱王稱霸,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了。因此,二人商議過後,決定讓阿列克賽耶夫去遠東,而亞歷山德羅維奇親王則稱病不去。由於亞歷山德羅維奇是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尼古拉二世也不好強令他去遠東,因此拖來拖去等到戰爭結束後便取消讓他去遠東的命令,改由阿列克賽耶夫全權代理。

考慮到清帝國在英國建造的兩艘登雲級戰列艦即將完工,一旦回國後,俄國遠東艦隊將不再佔有優勢,一旦清俄兩國再次爆發武裝衝突,俄國遠東艦隊無法保證取得制海權。

針對這點,亞歷山德羅維奇親王向沙皇建議派遣新式戰列艦開赴遠東,加強遠東艦隊的實力。

然而,擺在俄國海軍面前的難題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新式戰列艦中,沒有一艘戰列艦是可以對付排水量高達16000噸的登雲級戰列艦的。俄國海軍的戰列艦主要是被部署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不適合部署在遠東太平洋地區。

尼古拉二世的“大海軍”計劃的第一步就是開工建造3艘“波爾塔瓦級”(PoltavaClass)戰列艦,這是一種在設計上仿照“偉大的西索伊”號,但是適度縮小後建造的小型戰艦,這種最初打算運用在波羅的海中的小型戰艦,在建造之初的假想敵是德國的新式裝甲巡洋艦。最基本的作戰使命是在波羅的海中保護航運線,驅逐並消滅德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波爾瓦塔級戰列艦不論噸位、速度、火力還是裝甲,亦或者是遠洋適航性,都全面落後於清帝國皇家海軍的登雲級戰列艦,這是俄國海軍現有的最新的戰列艦,不適合派往遠東。

俄國海軍造船廠在建當中的戰艦,具有遠洋適航性的是於1894年僅開工建造一艘的“瑞塔斯羅夫級”(RotislavClass),該級艦可以視為“偉大的西索亞”之修改型縮小,主要的改進是副炮、取消了炮塔設計回到了傳統的廓式,兩舷各3門。這一改進也獲得了回報,由於船體上部重量明顯下降,“瑞塔斯羅夫”不論是航海效能還是穩定性都堪稱優良。值得一提的是,這艘戰艦還被俄國人實驗性的安裝了重油煤炭混燒鍋爐。該艦原本計劃建成後擔任黑海艦隊的旗艦,但此時俄國海軍部不得不考慮將其調往遠東。

“瑞塔斯羅夫級”預定1897年4月完工,海試得進行三個月,但那時候清帝國的兩艘登雲級戰列艦也將回國了。算算時間,勉強趕得上。

不過,儘管俄國海軍配備給遠東艦隊兩艘戰列艦,但西索亞和瑞塔斯羅夫二艦在火力、噸位、速度和裝甲防護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