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一個薇菜的食譜:薇湯,薇羹,薇醬,清燉薇,原湯燜薇芽,生曬嫩薇葉……蜀漢譙周在《古史考》中記載了一個伯夷、叔齊餓死的傳說: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於是餓死。

汪精衛:龍種抑或跳蚤(2)

這確是一個尖銳的問題和洞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水是周朝的,雲是周朝的,薇菜也是周朝的草木,你們不食周粟,卻食周的草木,性質有何不同?面對這個尖銳的說法,伯夷、叔齊的道德優越感現出了巨大的裂痕,不能兩全之下,只好餓死了事。

死前,伯夷、叔齊作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其實由莊子提出的“潔”,我們想到歷史上人們抨擊的不潔的五代十國的馮道,馮道讓後人在史書上詬病不已的是他的政治節操。在正統的歷史倫理和由儒家建立的社會道德倫理看來,一個有操守的官員,應該有為人與為官的底線,超越底線,就會引起人們鳴鼓攻之,但馮道在亂世裡卻走馬燈似的變換門庭像人盡可夫的*:馮道在唐朝末年投奔軍閥劉守業任參軍,劉敗後投奔河東監軍張承業,張承業將他推薦與晉王李克用,任河東節度掌書記。後唐莊宗時升任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明宗時出任宰相。後晉高祖和出帝時亦均任宰相。契丹滅晉後,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仍任太師。短短的數十年間,馮道接力一樣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契丹五個朝代及十個皇帝——唐莊宗、唐明宗、唐閔帝、唐末帝、晉高祖、晉出帝、漢高祖、漢隱帝、周太祖、周世宗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政府中出任中樞高官。於是歐陽修在撰《新五代史》時以硃筆點評:“其可謂無廉恥者矣。”薛居正的《舊五代史》雖然對馮道待人接物有古人之風、大臣之體讚賞,但最後還是下了這樣的結論:“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況於再三者哉?”

但馮道這個人讓我們跌破眼鏡的是,他並非是我們常看到的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一類,馮道“少純厚,好學能文”,“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

馮道早年在李克用軍中任掌書記,也是文職中的將軍軍銜,可他卻居住在十分簡陋、四處冒風的茅屋裡,連片席子也沒有,晚上就和衣像豬狗一樣躺在一堆亂七八糟的稻草上。吃的食物也與普通兵士完全沒有兩樣,從來沒有要求開過小灶,領到了薪水,他就將這些錢拿來和手下計程車兵,以及僕人一起打牙祭改善生活。那年月,打了勝仗的軍隊搶幾個民女解決生理問題,原本是舉手之勞。馮道手下計程車兵怕他寂寞,偶爾送幾個女人給他,馮道實在推脫不過,就像柳下惠似的將女人弄到別處安置起來,等到尋訪到了她的家人再將她送回去。在唐莊宗手下任戶部尚書時,馮道的父親去世了,他竟徒步回家奔喪,當地的父母官聽說朝裡的部級官員回老家,紛紛備禮品來看望,可無一例外地被馮道客客氣氣地婉言謝絕了。

當時,馮道的家鄉正好鬧饑荒,馮道就拿出所有的家產,代替運轉失靈的國家對饑民進行賑災。此後,在守孝期間,馮道一直住在一間破屋子裡,親自耕田砍柴。鄰居有人因勞動力不濟而使土地拋荒的,他就悄悄趁著夜色代為耕種。

晚年馮道寫過一篇夫子自道的文字《長樂老敘》,老老實實地記錄了他歷仕多朝多帝的經過,最後陳詞道:“在孝於家,在忠於國,口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不欺為素。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但不足的就是“不能為大君致一統,定八方,誠有愧於歷官曆職,何以答乾坤之施。” 。。

汪精衛:龍種抑或跳蚤(3)

馮道的悲劇,我想不僅是他一人的悲劇,更是國家和時代的悲劇,假使他生活在和平時代,他想自汙也難亦哉。但是我們能苛責歐陽修嗎?經過五代十國的亂世,一切的社會綱常被打碎,人的慾望在泛濫,道德在失衡,歐陽修們是為重建道德體系,這就是我們看到為何在宋朝一些道學先生持身甚嚴的緣故,歐陽修在評價馮道的時候,說了一個故事(譯文如下):

我曾經讀過五代時的一篇舊事,記載的是王凝的老婆李氏。透過李氏的故事可以看出,既然一個婦道人家也能做出這樣節烈的事情,那麼世上的其他人也是可以做到的。王凝的家在青州和齊州之間,當過虢州司戶參軍,在任上病逝。王凝家裡很窮,一個兒子還小,李氏只得帶著兒子和王凝的遺骸回老家。在經過開封時,打算到旅館裡去投宿。旅館的主人見她一個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