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點兒以身作則的意味。
吃了點兒,喝了一口汁,覺得和記憶中的罐頭的好吃簡直沒法比。明知自己一個人無論如何是吃不完的,於是分在三碗裡。
“哎,你也得吃!”
這話是對妻子說的。
“還有你,別以為沒你的事兒!”
這話是對兒子說的。
嘴上這麼說著,自己聽著,越發地覺得不像話了。好像在分派給妻兒極不情願的“任務”。
妻子說:“先放那兒吧!沒見我這會兒正忙著清理冰箱嗎?”
“一會兒別忘了吃啊!”
與其說是叮囑,莫如說是威告。
兒子說:“我不吃。”
態度是那麼的乾脆。
“你不吃?憑什麼你不吃?”
“爸你這是什麼話啊?什麼叫憑什麼啊?”
“好,算我表達有誤。那就不問你憑什麼,問你為什麼。為什麼不吃?”
“不為什麼。不想吃而已。”
“不想吃?還……還而已?!難道罐頭不好吃嗎?”
“我也沒說不好吃啊!”
“沒說不好吃,那就等於承認,罐頭其實是一種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東西而不想吃,就得說出個理由來!”
“說理由就說理由,我胃疼。”
“胃疼?撒謊!早不胃疼晚不胃疼,讓你吃一小碗罐頭就開始胃疼了?胃疼也得吃!吃罐頭治胃疼!”
妻子從旁聽不下去了,幫兒子解圍:“你也太專制了吧!兒子已經說了他胃疼,你幹嗎還非逼他吃涼罐頭?你也甭逼他,我替兒子吃!真是的,不就是一小碗罐頭嗎?”
聽那口吻,大有捨身代罰的意味。
不願惹得妻兒都不愉快,於是不再說什麼,默默吃自己那一小碗。
心中不禁地又浮想聯翩……
待吃光了自己那一小碗,妻子也關上了清理後的冰箱。
我搭訕著說:“同志,我已經吃完了,你也得吃完啊!包括兒子的一份兒!”
“去去去,別囉嗦!我什麼時候吃,是我的事兒,不必你管。”
妻子洗了手,徑自看電視去了。
可自己的心思,還在那兩小碗罐頭內容上。見妻子看電視看得那麼的專注,一副根本沒有“使命感”的模樣,於是端了一小碗,湊將過去,儘量以親愛的口吻說:“我替你端來了,一邊看一邊吃,怎麼樣?啊?”
妻子吃了兩口,起身離開。隨在妻身後“監視”著,見她將兩碗罐頭內容併為一碗,又放進了冰箱。
於是好言批評:“你看你,都開啟了,倒出來了,不吃完,仍往冰箱裡放,你不是成心要放壞嗎?……”
“那,我現在吃不下去怎麼辦?是罪?該殺?……”
於是自己一賭氣,從冰箱捧出,捧著悶坐一旁,暗暗發誓非吃個一乾二淨不可。
的確吃了個一乾二淨。
但是第二天自己的腸胃就鬧起病來……
妻子非是富家女。全世界的富有人家並不整天價吃水果罐頭,這是誰都知道的。因而妻子不存在是否吃傷的問題。自從她成為我的妻子,似乎只買過幾次水果罐頭。兒子小時候,我是為他買過幾次罐頭的。有數的幾次。最多不超過五次。他一上到小學,就再也不愛吃水果罐頭了。
一切的罐頭都是西方人發明的。最先是軍用食品的一種。後來才普及於市民。水果罐頭又只不過是水果儲存的方式。在西方,富人當然不吃水果罐頭,而吃應季鮮果。水果罐頭是大眾食品。是專供百姓吃的。
關於“罐頭”的記憶(2)
近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得較快。顯著的提高體現在吃一方面。市場規律刺激了果農的積極性。所以近年來中國市場上瓜果梨桃供應極為豐富。有時甚至呈現過剩趨勢。而且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即使按照低工資的消費水平比照,中國也幾乎是尋常果類售價最便宜的國家。以北京為例,除了荔枝、桂圓、芒果、獼猴桃等南方果類的售價平民百姓輕易不敢問津,蘋果、梨、桃、杏、菠蘿、葡萄等,通常價幾乎與菜蔬相等。自然的,水果罐頭便不怎麼受待見了。如今,連城裡人送禮,也不再考慮水果罐頭了。水果罐頭的身價一貶再貶,只農村和小鄉鎮還沿襲著以水果罐頭作為禮品相送的人情遺風。據我所知,全國的水果罐頭廠,經濟效益皆不景氣。
在我小的時候,水果罐頭卻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稀見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