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典曾告英日聯盟已告成功,日本必定助英國攻德國所屬的青島,中國若不乘此時機取得,則一定有人會去奪取。朱爾典所指自然是日本,不如乘日本尚未動兵之前,我們先和英國密議,由英人威脅要奪青島,我即和德使磋商,要求德國將青島歸還我國,同時暗中派兵包圍青島,談判不成,即用武力奪取,先下手為強,使日本無所措手,青島如已奪獲,日本便無詞可借了。這不特防日本的侵略,亦可以杜絕將來的後患。”袁說:“燕孫,你的意見很對,關於財政計劃,停付賠款、移存關鹽都可立即施行。至於內國公債,過去失敗過,你看有何良策以善其後,請予詳細計劃,全權辦理。至於先行下手奪回青島,於情於勢都是應行的,不過我國既然宣佈中立,忽然又推翻前議,出兵對付德國,雖說是收回青島,但在中立立場上似乎有點礙難說得過去,這樣做了就怕外交上會增加困難和糾紛,且恐愈增加和日本的尖銳關係,我覺得此一著可行又不可行。”梁說:“德奧兩國以小敵大,戰爭結果必難幸勝,不如找個適當時機對德國絕交宣戰,俾將來在和議中可以取得地位,立於有利地步。”袁說:“這一層讓我再詳細考慮一下。”
不久,袁設立內國公債局,派梁士詒為總理,辦理“民國三年內國公債”,財次張壽齡,交次葉恭綽,中國銀行總裁薩福楙,總稅務司安格聯,副稅務司包羅,中法銀行經理賽利爾,保商銀行經理涇恩等為內國公債局董事。
歐戰期間,列強並不放棄在中國的既得利益,而且互相要吞吃對方的利益,因此,中國的處境反而更為困難。
德國在東方缺乏盟友,因此,它是獨力作戰,在中國要對付英國、俄國、法國和日本。它首先在北京組織了中德協會,以聯絡中國方面的朝野人士,其後又組織了一個秘密團體,名叫鞏固團,以聯絡中國人和朝鮮人,排除日俄兩國為宗旨。鞏固團團長是德人牟裡哈,總團部設在奉天,派北西湖煤礦總理張錫蕃負責對付日本的首領,派哈爾濱德勝布莊經理張子璽聯絡在俄境內的華僑,其工作區域是在南北滿和內外蒙古,工作目標是破壞日俄糧臺、營壘和械庫。用重金吸收團員,不旬日便有七八百人參加,指定其中20人為幹事。
英公使朱爾典、法公使康悌、俄公使庫朋斯基為了中國政府沒有停止支付德國的庚子賠款,使得德國能夠利用這筆錢在中國境內進行不利於協約國的活動,以及組織鞏固團,表示很大不滿。同時因青島德軍利用中國人構築防禦工事,向袁政府提出了抗議。其實青島德軍僱用中國工人,是基於1898年中德所簽訂的《膠州灣租借條約》。
8月15日,日本政府根據1911年7月13日所訂的英日同盟有義務要幫助英國,同時為了確保東亞的和平,所以向德國提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中日兩國海面上的軍艦完全解除武裝,並限9月15日以前,無條件把膠州灣交付日本,以便“將來”歸還中國。以上這兩點如果在8月23日正午以前沒有滿意的答覆,則日本即採取必要的措置。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在8月15日這天公開宣佈:“德國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臺灣交還中國。”
8月16日日本駐華代辦小幡警告中國不得從德國人手中接受青島,否則日本將認為中國是自行破壞中立。
8月23日,日本政府因德國沒有滿意的答覆,於是正式宣佈對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代辦馬爾參又向袁政府表示,德國願將膠州灣租借地無條件交還中國,但袁政府這時不敢接受,電請美國政府代為接受,然後轉交給中國。可是不待美國答覆,日本已向膠州灣採取軍事行動了。
英公使朱爾典是袁的好朋友,他勸袁加入協約國,袁提出了三個條件:(一)由協約國墊款整頓中國兵工廠,並請英法兩國專家幫助中國製造軍火,提高質量,以應協約國之需;(二)協約國未經中國同意,不得簽訂與中國有關的條約;
(三)上海租界不得包庇中國政治犯。
袁這個參戰條件,前兩項是想拉攏英國,對付日本;後一項是對付國民黨的反袁活動。這時的英國,需要日本超過了需要中國,所以袁的三點要求原則上同意,但要徵求俄、法、日的同意,俄法兩國是同意的,可是日本則堅決反對,更進而要求:凡有關中國問題,必須先與日本磋商。
日本認為歐戰是它排斥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獨霸遠東的大好機會,它所顧慮的只有一個美國,因為美國未曾捲入大戰漩渦,同時在中國問題上是比較主持正義的。日本首相大隈曾致電美國政府,進行試探,強調日本沒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