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老(段)只求達到驅黎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計。徐是段手下的第一紅人,他既有此表示,張勳就認為段也不會反對復辟了。
隨後討論到實行復闢的策略問題,決定先由參加會議及有關各省的督軍宣佈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要挾黎解散國會,張勳暫時則不參加,並且偽裝“調人” ,從旁做好做歹地引誘黎接受督軍團的要求,使黎的聲譽受到嚴重打擊,然後加以驅逐,迎接溥儀復位。
實行復闢的決定由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簽名為信。
24日,張勳根據會議所決定的策略,電黎雲:
“各省督軍及各省代表二十餘人昨晚偕同到徐,以憲法問題就商。旋奉公府秘書廳漾電開……等因。鹹以民國適用責任內閣制,凡任免官吏,向由國務院發出,非由國務總理副署 ,不能發生效力。秘書廳職司機要,對於此事,本無責任可言,今忽逾越職權,擅發通電,宣佈命令,殊屬創舉,當然不能認為有效。共和國家首重法治,如果任意出入,人民將何適從?中央現既首先破壞法律,則各省惟有自由行動等語。事關法律問題,理由極為充分,如無持平辦法,必將激生他變。謹飛電直陳,敬候鈞裁。”
這個電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以關懷黎的口吻說出來的,暗示他願意出面來擔任黎與督軍團之間的調人。
黎從來沒有想到要與北洋派為敵,他的目的僅僅在於排去一個目無總統的段。為了避免北洋派因免段而可能引起誤解,所以不止一次地請北洋派元老徐世昌繼段之後組織內閣,信使不絕於途,但是在天津的徐則堅決不肯應命。黎又請北洋派的另外一塊金字招牌王士珍組閣,5月25日曾到王宅苦口勸駕,王也不肯“賣友(段)求榮”,說來說去,最後承認在新內閣中擔任陸軍總長,以便隨時為總統幫忙。當天,黎向國會提出了以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同意案。
黎命李經羲組閣,是用以安定北洋派和拉攏張勳的一種手段。此時黎已經知道督軍團又在徐州開會,但他對徐州會議不像以前那樣深惡痛絕,反而存有一種幻想。期待張勳能夠制止督軍團進一步的破壞行為。
這時,督軍團內部意見也很分歧,以馮國璋為首的直係軍閥,紛紛表示了與他們的同僚的不同態度。馮回答督軍團的巧電,反對解散國會,勸他們在行動上應當慎重點。他致電王士珍勸其出來組織內閣。孟恩遠、李純、曹錕、田中玉、陳光遠、江朝宗、陸建章等紛紛電勸王士珍組織內閣。26日,重行回到北京的孟恩遠、李純偕同謁見黎,請改提王士珍組織內閣。黎說:“我原來是希望聘卿組閣的,但是他不肯答應,如果你們能夠說服他,我的諮文隨時可以收回來改提組閣人選。”同時,孟恩遠宣告他列名於督軍團請解散國會的呈文,並非出於己意。王佔元也派何佩瑢到北京,向黎作了同樣宣告。
黎的勸駕和直係軍閥的表示擁護,使王士珍陷於難於應付的境地。他向黎表示,只求不強迫他擔任總理,他願意負責維持北京治安以報總統。25日,他召集北京軍警長官在國務院參陸辦公處舉行訓話,勉勵他們各守職責,維持北京治安。恰值代理國務總理伍廷芳走過來,他就替伍介紹,稱伍為老前輩,並率全體人員向伍三鞠躬表示敬意。26日,他發出宥電為李經羲捧場。
27日,黎發出感電說:
“芝泉解職,初議請東海出山,未獲允諾,逐堅請聘卿擔任,專使絡繹,繼以親往,再三敦勸。聘卿則推薦仲軒(李經羲),自願居陸軍總長之職,時期急迫,不得不曲徇其請。”
27日為星期日,眾議院破例開會,在483票中以338票透過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同意案。28日,參議院又以166票對26票獲得透過。國會匆匆透過李內閣,並不是喜歡這個曾經做過前清督撫和洪憲舊臣的老官僚,而是想透過他的關係,安定北洋派,拉攏張勳,以免時局更趨嚴重。
李經羲是袁稱帝時的“嵩山四友”之一,國會對他本沒有好感,只因為北京陷於無政府狀態,為了結束真空,才加速透過。李在國會透過他的任命案後,即在北戴河小憩,一面打電報給張勳詢問進止,他知道他所恃的王牌是張辮帥,張給他的覆電是:“蒼生霖雨,允符眾望”八個字。張同時給總統府電報說:“中央困難情形,已分告各督,務以國家為重,乞勿念。”
28日,黎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命令發表後,王士珍又有電報力勸北洋派各省督軍電賀李內閣,因此三天以前還極力主張王士珍組閣的直係軍閥,都有電報向李內閣致賀。馮國璋雖然沒有賀電來,但也致電黎,同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