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我朝定鼎中原,當時所用僅止八旗勁旅而已,無敵於天下;其後額設綠營制兵,多或六十餘萬,少亦五十餘萬,較之八旗不啻倍蓰。乃粵匪,捻匪、川匪、回匪之亂,制兵竟不足恃,於是加餉挑練而有練軍,招募勇丁而有湘軍、楚軍、淮軍、毅軍。乃日本之役,練兵練勇又不足恃,於是仿照西法添設新軍”。(見《清朝續文獻通考》卷203,兵2)。湘淮軍起源於曾國藩、李鴻章辦團練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曾、李也以此起家。

曾國藩辦團練的方針,是以封建宗法關係控制將領和軍隊。湘軍各部,上自統領,下至哨長、士兵,從其開始招募成軍,即是以同鄉、親友、師生等關係為紐帶而維繫著的武裝集團。王定安在《湘軍志》一書中談湘軍管制時有如下一段記述:“帥欲立軍,揀統領一人,檄募若干營。統領自揀營官,營官揀哨官,以次下之,帥不為制。故一營之中,指臂相聯,弁勇視營哨,營哨視統領,統領視大帥,皆如子弟之事父兄焉。或帥欲易統領,則並其軍撤之,而令新統領自揀營官如前制。或即其地募其人,分別汰留,遂成新軍,不相沿襲也。”湘人王輳г嗽諑奐跋婢�彼擔骸跋婢��曬笳擼�饔兇諗桑�噬舷孿嗲住保揮炙擔骸按酉婢��疲�蟶舷孿轡���淝啄潰�骰て涑ぃ�浣�潰�渚�ⅲ�浣�媯�渚�輟!鄙鮮穌廡┞奐跋婢��嬌曬蟮撓諾悖�辭∏〉榔葡婢�淖諗尚災省<討��鸕睦詈枵祿淳��彩淺邢�婢�饊裝旆ǘ�緯傻囊恢Ь�印�

湘、淮軍在鎮壓太平軍、捻軍之後,一部分軍隊裁撤,大部分留駐各地成為防軍,並逐步取代原有的八旗、綠營而成為清朝的常制軍隊。隨此而出現的,是湘、淮軍集團控制了全國許多省區地方政府的實權。清朝末年 ,湘、淮兩個集團,長期分別盤踞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重要職位,形成相當大的地方勢力,成為中國近代的軍閥。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正是繼承了湘、淮軍衣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禍國殃民的北洋軍閥集團。

1901年袁世凱繼李鴻章之後,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在其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袁利用手中控制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以小站練兵時所形成的班底為骨幹,一方面乘機擴充北洋軍事力量,一方面不斷在中央和地方安插親信。很快即形成以袁為首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其權勢可以左右朝政。

袁世凱經營培植北洋軍閥集團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培植親信,組成宗派勢力,並掌握了一支唯袁命是從的北洋新軍,而這支軍隊“其心理中不知有清廷,而唯知有項城耳”。袁非常崇拜曾國藩“起自團練,創辦湘軍”的治軍方法,並加以發展,在袁世凱手下網羅了一批忠於他的親信、心腹、死黨。其中有的原來就是袁的親友、同鄉或家中用人的子弟,如袁乃寬、張鎮芳。有的畢業於清末李鴻章所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被袁委以重用。如號稱北洋“三傑”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以及段芝貴、曹錕、李純、王佔元、陸建章、楊善德、盧永祥、鮑貴卿、張懷芝等均出身於這一學堂。有的是吸收提拔肯於為袁賣命的淮軍舊軍官弁,如薑桂題、張勳、倪嗣沖、孟恩遠等。有的是出身於袁氏所創辦的各類軍事學堂,如新建陸軍之初,即設“隨營軍事學堂”,分由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任步兵、炮兵、工程等學堂總辦,培養新軍幹部。嗣後,1902年在保定設“北洋隨營將弁學堂”,1905年設北洋軍醫、軍械、經理(訓練軍需官)各後勤軍需學堂。1906年設“保定軍官學堂”,訓練北洋新軍擴軍後的軍事骨幹。袁世凱規定“此後訓練新軍,所有軍中委用人員,應先盡曾習武備暨曾帶新軍者選擇委用”、“迨成軍後,遇有官弁出缺,仍先盡學堂畢業之員選充”(見《清朝續文獻通考》卷204,兵3)。袁用人的標準是任人唯北洋派是親。北洋六鎮新軍的鎮、協、標各級統兵官,幾乎是清一色的北洋系,絕少外省武備學堂畢業生或外省留日學生。故北洋六鎮的軍事骨幹,多是袁氏的門生故吏,視袁為衣食父母。這些人依靠袁的栽培提拔,迅速升任為握有兵權實力的協統、鎮統或總兵、提督等要職。在文職人員中也是如此,如朱家寶、齊耀琳、孫寶琦、張錫鑾、趙秉鈞、楊士錡等都是投靠袁世凱而被重用。經袁“保薦”、“密保”、“特保”等形式向清廷推薦,在短短几年裡,由知縣、候補道“破格擢用”為各省巡撫和各部侍郎等要職。而徐世昌更是由袁的一個幕僚,飛速地升任為清政府巡警部尚書、東三省總督、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內閣協理大臣,進入清朝的統治中樞。他們依靠袁世凱的引薦保奏,得以升遷,榮獲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