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7章 自主創新之路

國外購買成熟的技術,是最便捷,可能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也考慮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是感測器方面很多的核心技術都在美國,就算我們想買,美國企業也不願意把技術賣給咱們。更關鍵的是還有個《瓦森納協定》。”

李衛東說著長嘆一口氣,接著道:“《瓦森納協定》中將感測器定義為關鍵科技,並且單獨的列為一項,有關感測器的內容更多達40多頁,有《瓦森納協定》在,我們中國的企業就很難拿到高階的感測器技術。”

……

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為了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禁運和貿易限制,搞了一個“巴黎統籌委員會”,也就是所謂的“巴統”。這個組織在1952年單獨成立了一箇中國委員會,據說專門針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機構。

中國也沒少被巴統卡脖子,除了武器之外,像是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也是在禁運名單當中,累計共有上萬種產品。當年中國靠著算盤去計算原子彈的引數,就是因為巴統禁止向中國出售計算機。

巴統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以後,蘇聯解體,而且蘇聯的各個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在內,也都嘗試著倒向西方,巴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於是西方國家便搞了這個《瓦森納協定》。

單就《瓦森納協定》的條款而言,其實並沒有正式的列舉被管制的國家,而且《瓦森納協定》也有一個所謂的“各國自行處理”原則,就是成員國可參照共同的管制原則和清單自行決定實施出口管制的措施和方式,自行批准本國的出口許可。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個“各國自行處理”就是句廢話,肯定還是美國說了算。所以即便是《瓦森納協定》的成員國自行決定向中國出售某項技術,美國也會出來干涉。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瓦森納協定》可沒少卡中國的脖子,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就好比晶片產業,就是受《瓦森納協定》影響最嚴重的產業。

但這個《瓦森納協定》也逼迫中國不得不進行自主創新,最終在很多領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化,等中國的技術成熟了,反而又搶走了西方的市場。

從這個角度而言,《瓦森納協定》對於中國,也不是完全負面的,如果沒有這個《瓦森納協定》,或許在很多領域,中國仍然無法自力更生。

《瓦森納協定》雖然是針對中國,但是也激發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從長遠看,《瓦森納協定》逼迫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算是幫助了中國。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是《瓦森納協定》純受害國,那就是日本。

二十世紀的日本,在科技方面完全不遜色美國,甚至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都超過了美國。即便是經過了“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依舊可以靠著吃老本,在很多高科技領域站在世界前沿,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年日本的科技有多強大。

然而科技發展最終還是要服務於經濟的,科技研究的成果,如果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話,那麼科研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

日本的科技雖然強大,但是日本的國內市場太小了,即便一億多人口都是高收入群體,但依舊無法給科研帶來足夠多的經濟收益。

這也註定了日本的科研成果,需要投放到其他市場,才能產生足夠的獲益,來維持科研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日本熱衷於在全世界投資,他們在海外投資的同時,也將很多的技術帶到了國外,利用國外龐大的市場和日本自身的科技優勢,獲取高額的利潤。

民間有一個說法,說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海外還有一個日本。這裡指的就是日本在海外的鉅額獲利。

但日本再富裕,也耐不住美國三天兩頭的割韭菜。八十年代的《廣場協議》割了日本本土的韭菜,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又割了日本在海外的韭菜。

這兩茬韭菜割完,日本元氣大傷,需要新的增長點,才能維持原來那種發展態勢。而中國顯然是當時最佳的投資地。

中國在那二十年的經濟成長,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如果日本能夠將他們領先世界的科技,投入到中國市場,利用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必然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然後反哺日本國內的科技發展。

而且日本的科技,如果是去美國或者歐洲的話,必然會遭遇到很激烈的競爭,畢竟人家美國和歐洲的科技也不比日本差。

但是在中國的話,日本科技不僅是獨佔鰲頭,還能拉開了中國好幾個檔次,必然會快速的搶佔市場。

中國也有可能因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