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軟硬實力,只能當你本身強大了,才能再談其他。回想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讓那位始祖決定不再等待,而是開始修煉起來。
有這麼一些人,把他放在平常的日子裡和事件中,根本感覺不出來他有任何的與眾不同。但是把他放到一些特定的場合或者事件中,他將放射出驚人的能量,那位始祖無疑就是這樣的人。當然,你也可以把他叫做深具佛緣。四十多歲的人了,修煉起來竟然一日千里。這裡不是指的武學或者什麼具體的能力,而是專指境界,一種高於眾多技能之上的,玄之又玄的境界。
到了這個時候,那位始祖雖然自己也算有所成就,但是對於自己的理想還是於事無補。仍然沒能想到一個達成自己理想的途徑。本著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的原則,始祖開始離開寺廟,在周邊一邊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邊用自己所掌握的本領盡力幫助底層的民眾。
又是幾年過去了。這個和尚已經成為這一帶有名的救苦救難活菩薩。但是這位菩薩一個同志沒找到。有天賦又過不下去的孩童到是找到八個,統統都收做徒弟。不得不說始祖自己創造的功法很有些玄之又玄的能力,這八個孩子都各自將這種本事發揚光大。又創造出各自不同的領域,而且這八個孩子個個老實本分,紛紛繼承了始祖的理念,至少也沒有人動過靠著這些本事為自己謀私利的念頭,這就是後來寺廟中形成的八脈。
始祖死後,這八個孩子已經都到了中年,推舉出年紀最長、跟隨在始祖身邊時間最長的一人為寺廟主持。由於都過於老實,也談不上什麼管理,還是過著和最初一樣的日子,靠著周邊群眾的佈施度日,自己也盡力幫助他們,還有就是找同志,或者比照著自己的樣子找徒弟。如果一切就這樣下去,估計時間不長這幫人就會煙消雲散,因為如此鬆散的一個團體,是很難存活的。好在第三代時,一個看破紅塵的失意書生來到這個比較偏僻的寺廟剃度出了家,有感於這群人高尚的目的,運用自己的智謀,將這群人以種種手段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杜絕了消散的可能。然後改良了始祖的功法,使之具有普及性。從此,進入了良性迴圈的快車道。
不過說起來,成也那位始祖,但是敗也那位始祖。由於在他那個時期形成的習慣,這個寺廟中所有傳人,都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一樣,各個老實又沒有野心。所以這所寺廟幾乎成為了一處各種理論的研究院,所有和尚除了在有需要的時候外出幫助世人以外,就是埋頭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且涉獵極廣,只要是對民生有幫助的,他們都研究。從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到牲口的病害防治,從對氣候環境的研究到對人體潛能的開發,只有你想不到的。
也是在這一時期,這群和尚發現,經過那那部始祖制訂、三祖改良的功法,越到後期能力越突出,對於精神力和腦域的開發越來越明顯。但是到有所成時,都幾乎各個垂垂老矣,顯然急需繼續改良。不過這難不倒一群研究狂人,他們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一個公關小組,兩年之內就攻克了這個難題,辦法就是將一群六歲以下已經識字,並且極具天賦的孩童,單獨關在一個個獨立的空間裡,不讓其接觸外人,開始獨自修煉,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期間要保持空間中根據那些孩子不同的程度,反覆播放一些特殊節奏或者旋律的音節,再在飲食中輔以一些特殊的藥物,只要這個孩子心志足夠堅定,那麼一般來說,都能在三十歲之前,達到他們的前輩們六七十歲才能達到的程度。
好在這是一群淡泊名利,老實木訥的和尚,不然放大了說是天下,往小了說是江湖,早就被這群人攪得一塌糊塗了。就這樣那些寺廟中掌握話語權的和尚還不放心,在反覆強調收取傳人時品德的重要性的同時,還在培養傳人的始終,都貫穿著近似於洗腦般的思想品質教育。也許是這套防範措施確實有效,或者是這個寺廟確實被佛陀庇護著,反正迄今為止,沒有出現過敗類。如此種種,在保證寺廟良性發展的同時,也限制了寺廟的擴張。在寺廟最鼎盛的時期,其人數也沒超出過一百人……當然了,天賦極佳又老實本分的傳人太難找也是個理由,畢竟這樣的人屬於精英而不是路邊的大白菜。
說到這裡。黃清月才有些明白了,一個是為什麼慈貞大師作為和尚,修習的功法卻這麼另類,原來人家是佛道雙修,自然要有別於一般的寺廟和尚。另一個就是為什麼慈貞大師說幫不上忙,人家從小關黑屋子成長起來的,現在你黃清月都要三十歲的人了,自然不再適用於這種修煉的方式,就算在那位始祖最初的功法中,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