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證明你學習效率一定不高,而且眼睛一定很差勁。怪不得看文章那麼吃力,是時候給自己配副眼鏡了。
“所以制軍下令預徵糧稅時,本官就力爭不可,你心裡也有數,所謂預支錢糧,實際就是加徵。所謂提前收取錢糧,來年不收,這本來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有一年不收錢糧,衙門就要揭不開鍋,所以就只能一年一年無休止的預支下去。百姓一下子多了這麼龐大的開支,又拿什麼來付?農人勞作辛苦,我們又怎麼能拿走他們賴以維生的口糧?即使軍令如山,本官也盡力周旋,所謀者非為別事,只為給治下子民,爭一條活路。為的就是不讓百姓像今天這樣,在府學之外輾轉求命。”
“太守心念子民,是我們這些百姓的福氣。”
“這不是福氣,而是地方官應有之責,若是不能為民請命,為百姓謀福,這頂烏紗又哪有顏面戴下去?這次我與制軍幾次交涉,都是言明廣州民困財窮,無力承辦。各縣錢糧,無法按總督衙門所規定數字上解。只要各縣都徵不上來,殷軍門也會明白,是他定的徵收數字太大,百姓承擔不起,最後就只能收回成命,重定稅額。只要制軍改弦易志,百姓的身家就保住了。可是南海縣折銀代役之法一行開,廣州各縣的百姓,就沒了退身餘地,就算傾家蕩產也得想辦法湊足銀兩。聽說這個主意,是你想的?”
范進不知面試怎麼會問到這種問題,只好點頭道:“這個辦法,是學生想的一個折中辦法。”
“好一個折中的辦法!你可知,就因為你這個辦法,有多少人賣兒鬻女,又有多少人傾家蕩產!糧食種不出便是神仙也沒辦法,銀子沒有,卻可以用家產累賠。所以自你的辦法一出,這廣州城內,哭聲喊冤聲,就不會斷絕!我廣州各縣黎民生靈,就得典當家產,累賠賦稅!這些百姓因你而哭,他們病死,也是因你而起,你的良心可安!”
“科舉之道,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為國出力。所錄之人,必上忠於君,下愛於民,才真能為國出力,為民謀福。我們讀聖賢書,不是隻把它記在腦子裡,而是要把它記在心裡,時刻不忘,以聖賢之道,指導自己的言行。一個人若是心術不正,必為害一鄉,一個官心術不正,必為害一方,官越大,為害有就越大。你的書唸的不錯,但是歷練還差的太遠。這一科,你不用等了,本官不會錄你。光在書齋裡讀書是沒有用的,應該邁開步子走遍廣東十府,用你的眼睛看看民間疾苦,知道百姓生計艱難。等什麼時候你心裡真正裝進去老百姓,再來考試不晚!你也不用等湊足十人離開,現在就可以出場了。”
陶簡之提起手上的筆,在范進的卷子上畫了個十叉,顯然就是當罷黜論。范進做夢也想不到,所謂的面試,就是被他逮著罵一頓,然後宣佈自己罷黜。範莊近百年來,就沒出過一個秀才,本以為自己這科秀才是指顧間事,沒想到,卻與範志文一樣,只透過縣試就折戟沉沙。
眼看衙役就要來拖他,范進急道:“府尊容稟,學生是南海案首!”
“我知道你南海案首,但是老夫既為主考,自有權決定誰去誰留。我為國選賢,心中自有繩墨,你的心腸不夠好,便是案首又有何用?”
幾名公人已經圍上來,一個矮胖公人兇眉立目道:“無知小子敢冒犯大老爺,莫非活膩了?快滾快滾,否則當心爺賞你幾個大耳刮子。”說話之間,卻衝著范進連打眼色
由於和梁盼弟常廝混在一起,與她的家人也見過,范進認識這個矮胖子,正是梁盼弟的姐夫,府衙快班的肥佬王。心知對方是為自己著想,也知道與陶簡之爭論下去沒有什麼好下場,只好腳步踉蹌的向外退去。
小三關終究不是舉人、進士那種正規考試,八股文章也不是後世的那種客觀題。同樣一份文章,在不同人看來,就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很難有一個硬性標準。固然是陶簡之擺明了找自己麻煩,自己卻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現實。
人一離開考場,冰冷的雨水就無情地兜頭打下,將他連頭帶身上打個精溼,梁盼弟與胡大姐兒舉著傘,朝著他跑過來。門前已經積了水,隨著兩人跑動,水蕩起陣陣漣漪,向四下擴散。
望著雨中疾行的女子,四下散開的積水,范進心內升出一個極荒唐地念頭:難道自己真的要繼承原本范進的命運,也得蹉跎到五十四歲才能中舉?之前種種,只是夢一場,一切還得迴歸原點才行?
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歸
雨勢實在太大,雖然關清顧白也為范進撐著傘,但是回到院落時,他依舊被淋成了落湯雞。等到了房間裡,關清顧白兩人忙著為范進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