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建大規模太陽能電站的平均成本高出25%,但是這並沒有算上遠端傳輸的成本(一英里大約花費1 000萬美元)以及約10%的電力損耗。而且通常大型電站投入使用的週期都需要好幾年,而小型智慧電網幾個月便可以發揮作用。另外,小型電網也為當地社群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隨著小型電網的飛速發展,其成本也必將不斷降低。

2009年4月,全球風能領先者GE公司宣佈了一項1 000萬美元的全世界最大的小型風電渦輪機的生產計劃,GE公司市場總監凱文?斯科勒(Kevin Skiller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小型風電市場目前雖然只為公司貢獻了1億美元的銷售額,但是這個新領域的成長率高達每年40%~50%。IBM公司則把注意力集中到開發智慧軟體上,透過這個軟體系統可以控制100平方英里內的2 000個能量輸出端,從而代替兩座能源工廠。

大公司之所以都極力發展小型智慧電網,就是看中了其靈活的優勢,投資小、見效快。這個領域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資本進入。埃默裡?洛文斯(Amory Lovins)在其著作Small Is Profitable中寫道,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專案吸引的資金在2007年達到910億美元,而且投入到這個領域的幾乎全部是私人資本。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透過市場行為,它真正調動了人們節約能源的積極性,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節能減排從此不再是停留在環保意義上的口號,他們能從節約能源上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時,才是徹底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開始。

變小的機構

當我們一步一步邁入“小人國”的時候,最實質的意義莫過於每個人都節約了資源並且提高了效率。從這個角度講,不僅僅是房子、汽車、食物這些物質產品在變小,人們所依賴的組織與機構也在變得越來越小。

拿公司來說,由於引入了彈性工作制,出現在辦公室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工作的效率並沒有降低。像IBM公司、思科公司、陶氏化學公司等大型跨國企業都鼓勵員工不必遵循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避免了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上班路上。現在IBM公司有50%的員工已經實現了彈性辦公,而IBM公司透過彈性工作制度每年可以節約7 500萬美元的辦公用地成本。

彈性辦公是機構變小的一個例證,另一方面,彈性的僱傭制度也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歐美國家。

無論在哪個公司,人力成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支出,而彈性的僱傭制度使得公司在得到優秀人才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成本。目前像Adecco這類頂尖的人力資源公司都提供臨時僱員服務。這種服務不僅是針對一些基礎的崗位,同時也包括高管的派遣。企業可以針對某個專案聘用一個高管來做數月或1年的工作,專案結束後則終止合作關係。

在亞洲,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暫時性的工作”並不受僱員的歡迎,但是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跨國企業在大量裁員這個過程中更加體會到了彈性僱傭制度的好處。目前,英國在這方面發展最快,在相對自由的勞動法下,這種臨時性的合作關係已經佔到整個勞務市場的5%,而在歐洲其他國家這個比例目前還在2%左右。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一個機構只會有少量的核心僱員,以專案為單位的合作制將大行其道,所以一個公司從外表上看會非常“小”。歸根結底,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機構的執行效率。今後勢必將產生無數個小公司,而同時,那些巨型公司們為了保持效率和活力,也必須要讓自己“變小”。一方面透過靈活的僱傭制,另一方面則可以透過公司的內部創業,把大公司“拆分”成一個個小公司。

在這方面被人津津樂道的“前輩”思科公司和谷歌公司的做法就不再贅述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之外的傳統公司也開始朝這方向發展。金柏莉?庫珀(Kimberly Cooper)曾經是雀巢美國公司的一個品牌經理,有一天她跟老闆提出想要做一款美容飲品,沒想到公司對此非常有興趣。兩個星期後,她便開始運營雀巢的第一家美容飲品公司。

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節約”與“高效”將成為主流詞彙,這是“生態社會”一個比較明顯的表象。而與之對應的是,供應鏈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短”。

正在變短的供應鏈(1)

“聖誕老人是中國的嗎?”瑞典的小朋友問,英國的小朋友問,美國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