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兵黷武,兼併諸羌,按如此勢頭,不出十年,即會有成為一個吐谷渾!允文,從現在開始,調查院需要加大對吐蕃的的調查力度!”
張允文抱拳道:“喏!”
聽了李世民的話,眾人頓時疑慮起來。李靖拿過那份情報,看了片刻,也是說道:“吐蕃雖小,然民風彪悍,贊普強硬,若是放任,定會坐大。且吐蕃地勢高峻,我軍難以攻打,鞭長莫及,養虎遺患!老臣贊同陛下所言!”
侯君集頓時急道:“陛下,如今我大軍需要吐蕃幫助,怎可在此算計啊!再說了,吐蕃不過一小國,如何能對我大唐構成威脅,陛下。大將軍恐怕是多慮了吧!”
李靖道:“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我等雖不是聖人,卻也要有這見微知著的本事!”
侯君集不屑的撇撇嘴,正要說些什麼的時候,李世民卻是斷然說道:“侯卿不必再言,讓吐蕃出手堵截伏允之事,朕斷不會同意!”
侯君集聽罷,頓時一臉失望。
在參謀院中商議了半日,從後勤輜重到兵力配置,再到出兵將領等一切,皆是商議確定下來。
當張允文和眾將領從參謀院出來的時候,他分明感到背後傳來一道怨恨的目光。不用回頭,張允文便知道,這道目光是侯君集投過來的。
見微知著,張允文雖然沒有這種本事,卻知道防患於未然。於是,一回到調查院,他便即刻佈置人手,以監察吐蕃使團為名,讓林然派人牢牢的看住祿東贊一夥人,看看他們曾經接觸過哪些人,並且竟他們接觸過的人也監視起來,不論官職大小,爵位高低。
林然當即撒出大量人手,遍佈長安城內,將祿東贊等人的一舉一動時刻緊盯。
就這樣過了七八日,一日朝會之上,李世民下詔,歷數吐谷渾數次徵召不從,不服王化,執使者,襲涼州等諸多罪狀,昭告天下討伐之。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上,目光掃過面前諸將,最後落在李靖身上。可是看道李靖鬢角的斑斑白髮,不由又心裡又暗自搖搖頭。李靖已經如此大的年紀,若是再勞其心力,實在是於心不忍。
“何人可為主帥,節度三軍?”李世民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之上。
李世民此言一出,下面諸將中侯君集、李大亮等皆露出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
這時候,李靖卻是上前一步,雙手抱拳道:“陛下,老臣願意單此重任!”
李靖此言一處,那侯君集等人立即停了下來,盡皆望著李世民,希望他能做出決斷來。
李世民略一沉吟,小心試探的問道:“明公還能再行出征?”
李靖豪邁一笑:“昔者廉頗九十,尚能鬥飯斤肉,上馬搏殺,老夫年不過六旬,如何不能!”
“好!”李世民頓時面露興奮之色,“有明公領軍,那朕便安心了!”
說完,踱了兩步,看著下面眼巴巴的武將,沉吟片刻,卻是緩緩說道:“今日只定下藥師為領軍大元帥,其餘諸道總管,容朕與藥師商議後再行定奪!”
眾武將無奈的相互看了一眼,同時躬身道:“喏!”
這時候,李世民的目光卻是落在了張允文身上。沒人知道,李世民之所以不在此刻點將,正是因為張允文呈上來的一封密信。
看了密信之後,李世民的雙眉緊緊皺起,卻是面色陰冷的對張允文道:“允文,你為何想要去調查吐蕃使團?”
張允文雙目直視李世民:“微臣這也是在為陛下分憂啊!吐蕃狼子野心,將來必成大患。而使團之中的祿東贊,更乃是一代人傑,臣自然要細細調查清楚,獲得第一手資料了!”
“可是,怎麼連朝中大臣也要調查?”
“吐蕃使團自到達長安起,便四下結交權貴,各府將軍、大人共有七人收受其財物,與之有所勾連。這些情況,不得不防啊!”張允文鄭重說道。
李世民輕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點點頭:“這些情況朕是知道的,可是這心裡邊,有些不好受啊!”
說著揮揮手,示意張允文下去。
張允文看著李世民,只見後者眉頭微皺,當下抱拳行禮後,離開大殿。
第二百六十三章 說服蘇定方
大唐貞觀八年十二月。呼嘯的西北風吹得太極殿重簷上掛著的銅鐸陣陣作響。
太極殿內,內侍劉賢拿著黃色的聖旨,當庭唸誦。
“……風雷動而九州震,雲水疾而百兵鳴。太白閃耀,旌旗西指,斧鉞振盪……朕欲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