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生存指數:高。”
“是否繼續休眠:否。”
“是否啟用:是。”
原本像是一粒沙子的種子,慢慢的在海水中展開,延伸成一張幾乎完全透明的薄膜。
它沒有思想。沒有移動能力,隨著海水的流動起起伏伏。儘量張開自己,讓自己接觸面更大。捕獲更多的微生物。
生存,進化。
這顆星球的海洋中,存在著比微生物更復雜,更龐大的生物。
有的時候,成為一張薄膜的種子會被吃掉,再被排洩出來。不過,這對它沒有影響,它繼續捕食著微生物,獲取它們身上的能量。
直到有一天,張開的薄膜開始收縮,重新變成一個點,這個點比原先的種子大了上百倍,看起來也不再像是沙子一樣硬邦邦了,看起來有些軟軟的,像有了生命一樣。
種子分泌出一些液體,把自己包裹住。在相對安全的空間內,種子開始變化。
它漸漸長出了一根可以讓自己移動的尾巴,或者稱之為鞭毛更合適些。
此時,它依舊沒有思維,只有本能。它的本能就是活下去,吞噬,擴張。
生長出鞭毛的它,雖然還總是被各種原因產生的水流帶飛很遠,但是它卻能相對自由去尋找自己渴望的食物了……”
寫完這些,他覺得不太對,這樣就顯得遊戲太小家子氣了。
但是,完全模仿記憶中的《孢子》,也不太可行。因為,《孢子》這款遊戲,儘管在退出之後,受到了不少好評。
但是,從它沒有開發續作這一點,就知道這款遊戲,本身是具有不少問題的。
矯枉必須過正,所以,新的遊戲,要比印象中的《孢子》,更加的不同,有更加喜聞樂見的地方。
如果,真的像《孢子》那樣小清新,不是非常好。
在想新增什麼喜聞樂見的東西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對於近期推出的美國遊戲的總結報告,他看到了已經改名為暴冰的矽與神經鍵,看到了那個開創了刷刷刷紀元的《暗黑破壞神》的名字。
對了,在這款遊戲中,加入刷刷刷的元素應該不錯。但是,聯網對戰可能比較難做到,還比較浪費頻寬資源。
所以,可以採取另外一種形式。就是以後手遊普遍採用的形勢。大部分手遊,雖然說是網路遊戲,但是因為成本的關係,大部分時候,所謂的網路遊戲,其實還都只有玩家一個人。
以大紅大紫的《部落衝突》為例,所謂的和玩家對戰,不過是對戰玩家預先設定好的防禦部署,並沒有實時的資料交換。節省了很多服務端的資源。所以,才能做到,只有一個大區,全世界的玩家都在這一個大區裡。
既然。新的遊戲決定剛開始,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玩。那麼剛開始是模擬養成,到了太空時代。有了屬於自己的太空艦隊之後,想要和別的艦隊遭遇,就可以鑽入蟲洞,進入一個新世界了。
面對一個新的世界,面對新的敵人。進行新的冒險。這樣就避免了原先《孢子》,虎頭蛇尾,剛開始的細胞階段是最好玩的,而越到後來越無聊。不知道有多少玩家,玩到了宇宙時代而棄坑的。
遊戲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所謂的深度,深度那種東西,任何東西過渡解讀都會產生的。
對於遊戲最重要的就是有人玩,沒有人玩的遊戲,遊戲製作者哪怕用了再多的心血,也是沒有意義的。
他整理了一下策劃案,將最開始種族隕落那段刪去,保留隕石這一點。隕石從星際滑落,玩家遊戲開始時的一幕。就是隕石在海水裡裂開的時候。
其實,整個遊戲整體風格,還是偏養成的。不過,養成的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種族。
玩家儘管會操縱一個個個體,但是這些個體終將會腐朽。但是最後誕生的文明,卻可以馳騁在形成大海。
當然了。換一句話說,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是有邊際的。能源也是有限的。文明作為消耗資源的東西,肯定會互相爭奪。
這就和一個草履蟲要和另外一個草履蟲爭鬥一樣。從微生物還是,生命就是要為爭奪資源而戰的。
這也是這款遊戲的核心。
這款遊戲,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鬥爭,是能夠解釋清楚的。就像同行是冤家一樣,同為生命的事物,相互之間也是冤家。
因此,哪怕這款遊戲沒有明確的說明遊戲的目標,但是,玩家們卻不會覺得違和。
任何文藝作品,都是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