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中,也將六國後宮的女人們給〃統一〃了,全部充實到自己的後宮裡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其後宮女人數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
()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從這段文字看,不只後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寢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倖免,都成了〃殉葬品〃。
秦王墓冢出土殉人骸骨184具
但人殉並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的現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明創造。
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從這段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後,有66人殉葬。
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家即著手對位於陝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進行考古,至20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束。
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現,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墓冢。發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屍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麼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場臨時殺掉的。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39節:人殉製出現在原始社會
人殉製出現在原始社會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製出現在原始社會。
殉制在中國出現,並非以奴隸和戰爭俘虜為物件,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現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朱開溝村曾發現了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掘。其中發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墓內女人是屈肢側身,臉朝男人。專家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偶。
考古還發現,在年代大約公元前4040…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早期的墓葬有多人合葬,多人二次合葬,多為同性合葬,早期偏晚則已出現男女合葬墓。中期以後的墓地也發現男女合葬。經性別鑑定,這些男女合葬墓均為男左女右,一次入葬,其中一座中的男子還與一幼女合葬。考古界學者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非正常死亡,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同時死亡的,猜測是家長奴隸制下殺妾殉葬的遺蹟。
後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是被幸過的後宮女人,應該是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
人殉興盛於殷商衰於西漢
中國古代人殉現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發掘出的王冢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於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後,人殉現象才開始減弱。
秦朝滅亡後,到了漢朝,殉葬之風衰敗了。分析認為,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布衣皇帝劉邦意識到了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家並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後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後禁止人殉,但不等於當時沒有殉葬現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象,這一建議得到了劉徹的重視,並影響到隨後諸位皇帝的執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醜聞曝光後,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