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的風貌。

沈叢文同樣如此,和魯訊不同的是他對農民懷著熱愛和憐憫,而不是憤怒和批判。

魯訊這個時候接到了廈門大學的聘書。準備帶著許廣評離開北平,前往廈門。

他婉拒了林子軒的邀請,認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無法勝任。

這是他謙虛了,魯訊的小說集《彷徨》即將出版,其中的小說在報紙上大多發表過,在中國文壇,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許是對林子軒的不放心,或許是對國際筆會這個西方組織的警惕。

魯訊拒絕加入中國筆會中心。

在廣州。創造社的創始人們同樣面臨選擇。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鬱達浮一起前往廣州,進入國立廣東大學教書,後來郭沫偌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做宣傳工作,鬱達浮仍舊在大學教書。

鬱達浮沒有問題,同意加入。郭沫偌則陷入掙扎之中。

他沒想到林子軒會給他發出邀請,這件事在中國文學圈子裡已經人盡皆知了。很多人爭搶著想要加入,機會難得。

國際筆會是一個國際性的作家組織。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但他這個時期已經信奉了馬克思主義,正在積極的申請加入組織,處於被組織考察的階段,要不要加入筆會需要慎重考慮。

最後他請示了組織,組織經過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國筆會中心的請求。

組織認為這樣有利於在中國筆會中心有自己的聲音,這個筆會中心不能被資產階級自由派作家壟斷,要在國際上展現自己的能量。

就這樣,創造社的成員加入了進來。

相對於創造社,文學研究會的成員較為複雜,根據各人的政治傾向不同,分成不同的小團體,有人想要自由自在,有人則熱衷於社會活動。

林子軒邀請了鄭震鐸和沈燕冰等人。

在林子軒的心目中,中國筆會中心不是他的自留地和後花園,而是一個能夠真正反映這個時代中國作家群體的組織,能夠全面的展現中國文學的面貌。

所以,他在發出邀請的時候,只看寫作才華,不看政治傾向。

由於對蘇聯的批判,他和文學研究會的不少成員都有過頗為激烈的罵戰。

鄭震鐸願意加入,沈燕冰則拒絕了。

在北平的新月社和現代評論派極力支援林子軒,徐至摩和聞易多都在其中。

在女作家方面,林子軒邀請了剛剛從英國回國的冰欣和中國第一位女教授陳衡浙。

在新文學的作家群體中,冰欣成名較早,在1919年便開始發表文章。

不過陳衡浙更厲害。

1917年,她在美國用白話文創作了第一篇小說《一日》,反映了美國女子大學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不少評論家認為這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比魯訊1918年發表的《狂人日記》還要早。

當然,她的小說在意義上沒辦法和《狂人日記》相比。

所以,中國文學評論界還是把魯訊的《狂人日記》當作中國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陳衡浙的才華不僅在小說上,更在學術上,她寫過《文藝復興史》和《西洋史》等著作。

1943年,她見到了後來的周總理。

周總理非常恭敬和熱情的說:陳先生,我是你的學生,聽過你的課,讀過你的書。

可見她在中國學術界的影響力。

偌大的中國文壇,想要湊出20個著名作家實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有人拒絕,也能找到替補,有好多人都想要加入。

林子軒做出說明,這只是第一批。

等到國際筆會認可了中國筆會中心,還會招收更多會員,大家都有機會。

接下來的工作是整理這二十人的個人資料和作品,翻譯成英文交給國際筆會稽核,透過之後會在下一次國際筆會的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

林子軒覺得問題不大。

國際筆會應該是想擴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否則不會邀請他加入。

這些瑣事不需要林子軒親自做,手下的人會準備好一切,他要考慮的是要不要在中國設立一個文學獎項,每年搞一次文學作品的評選。

就像是後世的魯訊文學獎和矛盾文學獎一樣。(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

對於文學獎,林子軒想了想,若是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