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定的精神並承擔它所規定的義務,就可以成立一個“中心”,即分會。

這個分會還需要向國際筆會申請,只要多數票透過,就能成為國際筆會的分會。

民國時期,中國的文學家太多了,短短時間內湧現了一批傑出的作家,可以說是文學的黃金時代,但因為種種原因,並不被外界所知。

主要是作品翻譯的問題,還有遠東地區的國家不被重視的原因。

美國在1922年便成立了筆會中心,總部設在紐約。

筆會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會員的創作自由與權利;召開研討會、讀書會,使會員有機會交流經驗;制定創作、翻譯、出版計劃;設立各種獎金和基金。

這和林子軒一直在做的事情區別不大,只是有了筆會中心更為規範化。

可以把中國的文學傳播出去,也會介紹國外最新的文學趨勢,設立中國的文學獎項等等。

他把這件事寫信寄給了他認為有資格的中國作家,總要先湊夠20個人再說。

包括蔡元賠、胡拾、魯訊和徐至摩等人。

沒想到這件事就此傳開,不少文人覺得這是一個和國際文壇接軌的好機會,只要加入這個筆會就能和國際著名作家交流。

一時間,成立中國筆會中心的事情在中國文學圈子裡鬧得沸沸揚揚。

很多人寫信給林子軒要求加入。

但成為筆會的會員有嚴格要求,作家至少要有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品,不是說發表兩篇文章就是作家了,還要經過國際筆會的認可,不是誰都能加入。

也有人認為林子軒是譁眾取寵,國際筆會是西方人玩的遊戲,中國作家去了也沒有地位。

對這種人林子軒直接無視了,連敢於去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哪有資格進行評判。

在林子軒發出的信件中,有人同意了,有人拒絕了。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自從林子軒開始批判蘇聯之後,他就被劃歸到了不同的陣營,另一個陣營的作家自然不會接受他的邀請。(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

林子軒給二十位國內著名的作家寫信,各人的態度很有意思。

蔡元賠極力贊成,認為參加這類國際組織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讓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互相交流。

他在成為北大校長期間,就不斷的邀請國外著名學者到北大講學。

目的正是為了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國際筆會的會員並非一定要是正統的作家,不僅包括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和詩人,還包括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記者和編輯等從事文學工作的人員。

當然,要是在這個行業具有突出才華的人才可以加入。

蔡元賠從事學術研究,出版過多部學術著作,自然有資格成為會員。

最重要的是蔡元賠在中國文化界的地位太高了,可以說是德高望重,就算是胡拾和魯訊在他面前都要矮半頭。

林子軒同樣有影響力,在國內文壇風頭正盛,不過他仍舊是小字輩。

見到梁啟朝和蔡元賠這樣的前輩,也要畢恭畢敬,這和你的地位無關,這是中國的傳統。

在學術上大家可以爭論,比如在紅學上,胡拾和林子軒就批駁了蔡元賠,這很正常。

但在禮節和尊重上不能荒廢,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蔡元賠不僅是北大的校長,他還是多家大學的名譽校長,在教育界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如果中國筆會中心成立,那會長的位置一定是蔡元賠的,只有在蔡元賠謙讓之後。才輪得到胡拾等人,接下來才是林子軒。

周氏兄弟的態度並不相同。

周作仁答應下來。以為如此能提高中國新文學的水準。

自五四以來,新文學便走了兩條路。

一條路是模仿和借鑑外國文學。周作仁的小品文中就有日本文學的影子,他把日本文學中“物哀”和“幽玄”的美學原則發揮的恰到好處。

徐至摩的詩歌受到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有模仿雪萊和濟慈的痕跡。

文學說起來就是從前人的作品中吸收精華,形成自己的東西,所以借鑑國外文學的寫作方式並沒有什麼。

另一條路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魯訊的小說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他走出了一條新文學的道路,透過描寫農村和農民展現了這個時代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