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章 狼穴(九)

王群有些不解道:“大郎,甄十不是在嵊泗列島嗎?為什麼不讓甄十參與此事?”

甄乾讚許的點了點頭,王群如今已過半百,兩鬢有了白髮,身體還算健壯,以前是母親的管家,多少有點見識,如果王群再年輕十歲,也許可以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你說的不錯,這次去倭國,如果走南島路線正好經過甄十的地盤,但是你不要忘了,大唐海商到倭國也同樣走這條路線,現在暴露我們的底牌還為時過早,反而容易引起其他海商的窺視,所以甄九在明、甄十在暗,最大的目的是通知通往倭國的海上之路!”

隋代之後,中原的經濟已經逐步開始朝南方轉移,經濟繁榮的南方航海業也比北方發達,出現了許多大型的貿易港口,許多南方的商賈不畏艱險遠渡重洋和倭國進行貿易,甚至和更南方的占城、真臘等地貿易,與一些極遠的天竺(後世印度)、驃國(泰國)之間有往來。

甄九和甄十正好一南一北,時而海商時而海盜,真正的目的是擴充套件海路。

唐朝對海盜的態度很奇怪,既不打擊也不約束,好像海盜跟唐朝沒多大關係,也許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海防,很多水師官兵也參與走私活動,因為沒多少戰事,唐中後期在歷史文獻中極少看見唐水師的紀律。甄乾一開始還非常納悶,可研究之後,發現大唐海岸線周邊國家也只象徵性存在一些水師(還不能算是海軍),而且水師的地位低下,造成了戰鬥力不高,根本就沒把水師當成一回事,更不要說後世海軍的概念了。

一直到十四世紀之前,整個世界都以陸地為主,艦船的行駛範圍大多侷限在海岸線周圍,極少真正遠渡重洋,與之相反的是宋代之後海洋貿易的興起,絲綢之路也因為海上商路的原因而逐漸的衰落,整個中原王朝的目光也從西域轉到了南方沿海地區。

正是因為了解這些,甄乾才提前一步在海上佈局,可惜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短短的三四個月時間不可能建立一支大規模的艦隊。

艦船的建造、水手的培養、海路的探查,那一個不需要時間、物力和人力的積累,用正常的手段沒有四五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

不過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捷徑,一艘艦船打造需要二三年的時間,甄乾自然沒有時間去慢慢等,那就去買現成的艦船,不行就去搶,自然水手的情況也是一樣,不過搶的物件變成了漁民和海盜,在極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一支具有規模的海盜軍隊。

由於甄乾的計劃剛剛開始實施,甄九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渤海一帶,甄十混跡在南方煙海海商中,尋找未被發現的島嶼作為發展根據地,這時候動用甄十顯然不明智,很容易引起其他海商的注意和窺視。

權衡利弊得失之後,甄乾選擇了甄九作為自己的後援,從發展初期來看,和倭國的海上貿易比南方占城、真臘等地更加便利和有利可圖,至於動用甄九產生的後遺症現在已經沒法考慮了。

PS:題外話,唐中後期歷史上很少見水師出征的文獻,但唐初的水師並不弱,貞觀十九年,張亮率“勁卒四萬,戰船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趨平壤”,從海道進攻高句麗,之後又連續幾次跨海遠征。

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大規模水戰。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史稱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

當時唐軍用艦船有六種型別:樓船、艨艟、鬥艦、走舸、遊艇和海鶻。

唐代的樓船,杜佑說:“船上建樓三重,列女墻、戰格,樹幡幟,開弩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汁,狀如城壘。忽遇暴風,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於事,然為水軍不可不設,以成形勢”。樓船乃當時水師裝備中最主要的作戰艦船,武器配備齊全。

艨艟採用封閉型結構,外配裝甲(生牛皮),造型小巧靈活,速度快,當主要用於突襲、偵察、通訊聯絡。杜佑說:“蒙衝,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後有弩窗矛穴,敵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務於疾速,乘人之不及,非戰之船也”。

鬥艦是梯級複式結構,水兵可以梯級排列迎敵,划船者則隱蔽於船內,透過棹孔划船,是當時水師主要的作戰船隻。杜佑說:“鬥艦,船上設女墻,可高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