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3章 竹紙

趙睿指了指碼頭上的一個桅杆樣子的東西道:“那是碼頭貨物裝卸機械,一則這種貨船完全沒必要再使用船帆作為動力,二則在碼頭裝卸時,桅杆會限制碼頭上裝卸機械的作業範圍,所以就把桅杆取消了!”

碼頭上的裝卸機械其實是單臂吊,透過一組滑輪將力傳遞,可以吊起人力十倍以上的貨物,再透過懸臂裝置,將貨物從貨船中吊出吊入,一個人相當於十個人的勞動量。

其實五峰列島還有一種更大的裝卸機械,可以橫跨在船隻的兩側,其實就是後世的龍門吊。只不過這種簡易的龍門吊需要有專門的裝卸碼頭才可以,所以除了造船廠之外,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朱佺不知道,趙氏紙業大量的造紙原料主要來源於西海道,西海道距離五峰列島最近處不過百餘里,七八個時辰就能抵達,因為往返頻繁,需要藉助風力的時間不多,風帆反而成為了雞肋。更為主要的是,造船廠真正研製一種新式的帆船,可以八面來風,一旦這樣的船隻造出來,貨船完全就不需要飛輪驅動,只要有一艘新式帆船在前面牽引就可以了。

朱佺抬頭看向碼頭上的裝卸機械,在大唐碼頭上,有時也能看見一些利用槓桿原理製作的升降裝卸杆,不過人力總有盡頭,反而沒有人工使用方便,所以裝卸杆在大唐也不多見。

可朱佺眼前碼頭上卻是豎立著兩架裝卸機械,每座裝卸機械都有三丈多高,古時一步大約相當於後世一米四到一米五,三步為一丈,三丈就是十米多,相當於三層樓高,比朱佺見過的任何裝卸機械都要高出一倍以上。不僅如此,裝卸臂也同樣三丈,讓整個裝卸機械的外型很像一個左長右短的“t”字形狀,上面懸臂上還有配重,一看就是專門為貨物裝卸設計的機械裝置。

趙睿帶著朱佺來到了船尾閣樓處道:“這裡是船長室,也是船舵控制室”,說著指著一個圓形裝置道:“這就是方向舵,可以控制船隻行駛的方向,還能透過聯動裝置,告訴下面飛輪室裡的人,什麼時候需要加速,什麼時候需要減速,並且還能切斷飛輪室和飛輪之間的連動,達到掌控整艘船的目的……。”

中國古代船隻上只有方向杆,圓形舵盤是從西方引進的,操控更加的方便,在唐代可沒有舵盤一說。

不過朱佺畢竟見識廣,聽趙睿一解釋就明白了舵盤的用處,看著舵盤問道:“五峰列島的船隻上都使用這樣的舵盤嗎?”

“這是剛剛研製出來的技術,據說還是島主親自設計的,應該會很快普及吧!”

“這種船造價幾何?”

朱佺一眼就看出了這種貨船的好處,只要不是遠途運輸,或者是在內河裡,這種船的優勢相當明顯,那就是載貨量大,不需要藉助風力,能夠在複雜的水道中航行,如果能掌握這種船型的製造技術和工藝,朱氏的船隊絕對能霸佔整個江南航線。

“這艘船是實驗型號,造價可能有點高,大約在萬貫左右,如果等到技術和工藝成熟之後,價格會下降三成!”趙睿發現朱佺有些心動,便繼續介紹道:“這種船裝卸貨物的時候,必須要配合碼頭上那種裝卸機械使用,否則裝船的效率會很慢”,說著對船長室的一名壯漢道:“開船!”

趙睿帶朱佺上船的目的當然不是什麼看風景喝酒賞月,也不是介紹什麼貨船裝卸機械,而是要帶著朱佺去趙氏租的小島上去看造紙作坊。

為了避免有心人的窺視,趙睿在南主島旁邊租下了一座小島,造紙在古代就如同後世高科技差不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紙是怎麼造出來的,尤其是不同型別的紙張,在製造過程中採用的原料也不相同,其中一些新增劑更是家族不傳之謎,所以才租借了一座小島作為趙氏的造紙作坊。

貨船在黑夜中行駛,朱佺知道趙氏造紙作坊距離碼頭應該不遠,不然也不敢在夜裡航行。

大約二刻鐘左右,貨船便緩緩的靠上了一座碼頭,碼頭同樣也不大,在碼頭上也有兩座裝卸機械。

朱佺跟著趙睿下了貨船,發現四周漆黑一片,遠處能看見黑漆漆的山包,四周傳來一陣風吹竹林的“沙沙”聲,一輛馬車正等待在碼頭上,看樣子碼頭距離造紙作坊還有一段不遠的距離。

“請上馬車!”

兩人上了馬車,趙睿看著車窗外道:“這裡就是趙氏造紙作坊的小島了,也是今後造紙作坊原料的供應基地,只不過這片竹林種植不久,還要等上一二年時間……。”

吳郡朱氏雖然沒有造紙作坊,但對造紙作坊也略知一二,要造紙首先要有原料,既然要造竹紙,自然離不開竹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