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的金融狀態,統一貨幣發行,統一金融管理,使金融業向現代化邁進是有益的。然而,由各個體商號濫發紙幣,變為以政權為後盾,更大規模地發行紙幣,其消極因素也是不能低估的,尤其到中原大戰時,為支撐閻錫山的軍政活動正常運轉,紙幣幾成濫發,無疑給人民群眾帶來沉重的負擔和損失。

三、發展經濟文化 實施築路計劃(1)

閻錫山從他所固有的經濟觀點出發,非常重視交通建設。他認為“交通實文明之導線”。“若交通便利,有補於人群之進化”。“交通自便,商業振興,人民知識漸增,教育更能進步矣。”

基於上述認識,閻錫山一直將道路交通問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以改進交通為百政之先”,在兼長山西省政後,隨即便頒佈了《修理道路橋樑規則》、《區長督修道路條例》等項法規,督飭各縣區對所轄之區內各道路,認真進行修理,以便利交通。是為大規模修路之前奏。

1919年,鑑於“山西全省一百零五縣,既無航路可通,而陸路除平定、大同原有鐵路兩段,僅能東達外,其餘則山行者崎嶇,原行者泥淖,以致轉運困難,生產無由發達,人民生計所以日形艱窘。”閻錫山自兼署省長後,除“迭經飭縣將所屬境內道途,隨時督由村民平治” 外,並進一步擬定了規模宏大的《山西全省修路計劃大綱》,詳細規劃了全省道路。大綱將所修之路劃分為省路、縣路、鄉路三級,宗旨為“省路省修,縣路縣修,鄉路鄉修”。其具體規劃如下:

一、路線

甲、省路

一、幹路

由省城北至大同,南至運城

二、支路

(1)大支五路

由祁縣經過武鄉、沁縣、高平至晉城

由忻縣經過定襄至五臺

由崞縣、原平經過寧武、神池、五寨至保德

由新絳經過稷山至河津

由運城經過解縣至永濟

(2)小支六路

由太谷經過榆社至遼縣

由陽曲經過嵐縣至興縣

由霍縣經過隰縣至永和、大寧

由臨汾經過鄉寧至吉縣

由聞喜經過絳縣至垣曲

由寧武經過朔縣至平魯

(3)大支兼小支者二路

由太谷經過清源、文水至汾陽為大支

再由汾陽至中陽、離石為小支

由代縣至繁峙為大支

再由繁峙至靈邱、廣靈為小支

乙、縣路

由此縣治城通至彼縣治城之官路

丙、鄉路

縣境四鄉通行之路

二、路費

省路用費由省籌集

縣路用費由各縣協籌

鄉路由各村於農暇時撥工修治

三、督修人員

省路由省設路工總局督修

縣路由各縣分派正紳督修

鄉路由區長督同村街長副督修

四、期限

省路限期六年,前三年修幹路,後三年修支路,自民國九年 一月開工,六年內告成

縣路鄉路與省支路同時修築

關於道路修築之方法和施工之程式,閻錫山在上報北洋政府的呈文裡作了詳細的說明。呈文說,“所分之路線,相度地勢以定修築之方法。南北幹路為全省動脈,運載繁重,途轍易壞,必須提高路身,略施碾壓,以利交通,而圖永久。大支路既皆通行各種無軌車輛,亦應路高於地,測其平頗以施工作。惟由祁縣至晉城一路,舊日通行小車,雖不能容大車之行,然較山區騾路尚寬,故特定為窄軌車路。小支路多屬山險,駝騾往來較車便捷,若遇盛夏雨多,嚴冬雪凍,險阻堪虞,路身亦應展寬,無礙並行。均擬就舊有途徑測量興修,不適用者另闢新路。其有山澗溝渠一律建築橋樑、涵洞,庶無沖毀阻塞之虞。至於施工之程式,先就幹路分段修築,由省南至平遙為一段,由平遙至臨汾為一段,由臨汾至運城為一段;由省北至忻縣為一段,由忻縣至代縣為一段,由代縣至大同為一段。按段興工,幹路工竣次及支路”。

三、發展經濟文化 實施築路計劃(2)

為保證上述計劃得以實施,特在省城設立專門機構——路工總局,負責監督工程,通籌全路事宜;在各分段設路工分局,分別負督修各該路之各項事宜。

“修路計劃”於是年11月6日,以省長閻錫山的名義作為呈文,上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