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專門組織召開了一個財政會議。會議以警務處長南桂馨為首席,參加者有:督軍署秘書長賈景德、省銀行經理徐一清、財政廳長楊兆泰、督軍署總參議趙戴文、財政廳科長仇曾詒、銅元局局長高步青等。會上關於省行鈔票準備金的意見有二:“為了軍政各費的靈活運用,閻主張準備金越少越好;而仇曾詒以職責所在,主張必須十足,那就是發行鈔票額與準備金的數目相等。仇在清末即任職財政機關,民國以來不管財政司財政廳長更動多次,他總是以熟悉業務而留任,所以楊兆泰也聽信他的意見,以是久不能決。” 當時政府法令規定,銀行發行紙幣,必須有六成現金,四成有價證券作準備。而閻錫山對此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對紙幣有一個形象的比諭,稱之為“口吹大洋”。所以,對準備金問題頗不以為然。為了不使他的軍政費“冷放”在金庫裡,透過發行鈔票使其儘快“繁衍”,閻錫山當然是不會太多顧及準備金問題的。而專業工作人員出於職業與工作程式的考慮,行事必有一定之規。意見不能統一,勢所必然。然而畢竟是權大於法,在準備金問題上財政方面一再讓步,最後以準備金至少必須達到70%議決。。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發展經濟文化 開辦本省銀行(5)
為了籌措省行準備金,閻錫山曾聽取一些人的意見,同意收取房稅。這就是將各縣各鄉的房產,清理稅契,收回一部分款項,作為準備金。他原以為此事雖影響面較大,但每間房屋所徵無多,業主輕而易舉,省方集腋成裘,不會有什麼困難,就能大有收益,何樂而不為。不料該令一出,下邊的一些官吏,為了表現自己的成績,對地方亂估亂收,向省府謊報數字,從而引起各方不滿,導致了一場“反房稅”的學生運動,此為後話。
閻錫山在進行上述準備的同時,即透過省銀行開始試發鈔票。事實上1919年山西省銀行一成立就開始發行紙幣。“當時發行的有銀元兌換券和輔幣銅元兌換券兩種。人民迫於嚴令,勉強使用,但由於不信任、不習慣,還是隨到手,隨兌換。增發和回籠,每天都有。” 然而,這一現象只是暫時的。因為財政方面的一再堅持,省行起初發行之鈔票還是有適當準備金的,且出於信用的考慮,省鈔的兌現並不成問題。鑑於“中國、交通兩行的鈔票,因袁世凱帝制後,不能兌現,經常是四折五折,而山西省行則十足兌現,因此信用昭著,人民持券儲存,反而不去兌現。它在鄰省雖無分號,但鈔票通行京、津、綏遠,甚至運走寧夏一帶,以此獲利很厚,股票每年利息總在一分四五。”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閻錫山的介入軍閥混戰之中,作為其軍費開支之主要來源的省鈔便自然越印越多,逐年攀升。由於印量的猛增,準備金便日益顯得不敷使用。據統計,從始發的1919年到中原大戰後的1930年10月底,山西省銀行先後發行流通於外之鈔票計有:銀元一角票元;二角票元;五角票元;一元票元;五元票元;十元票元;五十元票元;一百元票元,合計元。銅元十枚票911364吊800文;二十枚票1303673吊300文;五十枚票230676吊;一百枚票687221吊;三百枚票25500吊;五百枚票800吊,合計3159235吊100文,摺合現洋元。若以年份分,1919年僅為40萬元;到1928年已經攀升為900萬元;一年之後的1929年更激增到1300萬元。
由於閻錫山從發行省鈔中嚐到了甜頭,無視客觀經濟規律,不顧準備金情況,依軍政的需要的逐漸擴大,無休止地增加省鈔的發行量,從而使省鈔越發越濫,其信用也隨之掃地。到1930年中原大戰時,省鈔已深深地陷入毛荒的危機之中。“中原大混戰,閻錫山以省銀行為籌餉機關。70萬軍隊的軍費,絕大部分依靠省銀行發行紙幣支付。到閻戰敗,宣佈下野,戰爭結束時,省鈔發行額達7500餘萬元,因而人心浮動,對省鈔不信任,急於出手。省銀行因準備金不足,又不得不停止兌現。閻錫山向外擴張時,兼領冀、察、綏三省及平、津兩市,晉鈔也通行到這些地區。閻戰敗後,商人把鈔票一批批販回山西,從*利,來了個火上加油。”“這時市面中,便有人公開用現洋搗弄省鈔,最高達到省鈔30元才能換現洋一元,使省鈔毛荒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閻錫山透過成立山西省銀行,操縱了山西金融,掌握了發行省鈔的大權,達到了控制山西經濟,將山西經濟納入其政治軍事軌道的目的。山西省銀行的成立,及其業務的開展,對於改變過去那種“各商號濫發錢帖,幾成不兌現之紙幣”,混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