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原文,然後是對這段原文的一些解釋、看法、觀點與議論。不過這也只是寫這篇文章之人對原文的解釋與看法,林旭看後,卻對其所持的一些觀點不大認同。
按他自己的理解來看,人用力皆用眾氣,就是說人的力量是來自於日常飲食所攝取的眾物之氣,也即是單純肉體的力量。只能夠做到些舉重物、擲遠,運轉身體做出各種動作之事。
而用氣之術,就不是單純的肉體的力量,還有氣的力量。這氣也不是單純的呼吸之氣,而是以特殊的呼吸方法再結合肉身之力也即是眾氣,所鍛煉出來的內氣,或稱之為內力。這就像那首現在正流行的《中國功夫》裡的歌詞所唱的,內練一口氣。眾氣是外練筋骨皮,粗氣是內練一口氣。同時這內練,是結合了眾氣所練成。眾氣是日常飲食的五穀、菜蔬、肉類等精華所化,所以這內氣的形成,也可以稱之為是煉精化氣。
這氣練成,逐漸壯大後,就可以做到單憑肉身力量所做不到的種種神奇至不可思議之事。如移山嶽、決河海、制虎豹、縛賊盜等。不過林旭覺著這裡的描述似乎是有些誇張,制虎豹、縛賊盜也就罷了,這就是武俠小說中內功的能力,可移山嶽、決河海就太誇大了,這要能做到,簡直就可稱為神仙了。
而後面對於元氣的描述,也是令林旭覺著有些誇大,難以置信。這元氣在文章作者後面的釋義中,也稱為原氣或真氣。這個真氣,又跟小說裡面對上了。武俠小說中,對修煉內功所產生的氣,有的是稱內力、內氣,有的則是稱真氣,看來指同一種東西不同稱呼罷了。
但按這《抱朴子》所說來看,這內力與真氣卻是不同的。真氣比粗氣所煉的內力又高一層境界,這是元氣所煉,是先天之氣。那到這一步,就可以對應小說裡的先天境界了。
《抱朴子》中所說的煉氣理論,元氣並不是最開始就能接觸與煉到的。而是需要按照眾氣、粗氣、元氣一步步來,先把眾氣結合粗氣練成內氣,然後等內氣修煉積蓄到一定程度,才能以內氣導引調出人身體裡面先天而生所帶來的先天之氣,也即元氣。
林旭覺著,把這元氣煉化後,那內力就可以發生質變地進階稱之為真氣。接著再透過不斷地修煉,將內力盡數轉化為真氣。這也就是文中所說的“元氣滿藏,則粗氣自除”。
接下來“即自以粗氣運動,不必須眾氣也”,也就是說人到了這一步,只需要呼吸就可以維持生命運動,而不需要進食吃東西了。這就是傳說中的“辟穀”,也是神仙中人的手段了。
不過想想《抱朴子》的作者,林旭倒也能夠理解。這《抱朴子》乃是東晉的葛洪所著,此人的道號就是抱朴子,其著作是以他的道號來命名的。葛洪據傳最後就是成仙了,而在道教的神話傳說中,葛洪也是位列仙班之輩,而且身份不低,還是天庭的四大天師之一。
“《抱朴子·別旨》淺釋”這篇文章中倒是並沒有提及葛洪的事蹟,關於葛洪的事蹟,林旭是從他父親書架上的另一本藏書中看來的。那本書是專門介紹古代的一些奇人異士的,葛洪的事蹟便收錄其中。
林旭看書很雜,涉獵廣泛。除了喜愛武俠小說外,其他一些書他也很愛看。他父親書架上的藏書,他基本都翻過,除了那些思想理論類以及一些專業性的書籍之外,他大部分也都看過。不過論喜歡的,還是小說故事類,其次是帶有故事性、趣味性的,還有他感興趣的一些方面。無書可讀時,平日那些不喜歡的也能看看打發時間。
他不光喜歡看書,記憶力也很好。凡是曾仔細讀過的,雖稱不上過目不忘,但也能記得個大概。若多讀幾遍,基本就能記下來。
就像這篇紅砂手的功夫,他連續仔細研讀過幾遍,此時已能記住全部內容,從頭到尾背下來都沒問題。
葛洪既然是傳說中成仙的人物,他的著作對於修道成仙之類有些記述,自也是情理之中。不過以林旭眼下的理解和見識來看,卻對此還是很抱有懷疑,不大相信。煉氣之術能夠練成遠超常人的武功也就罷了,還真能成仙做神,白日飛昇不成?
不過,不管能不能,現在想這些都太遠了。他未必能練到葛洪所說的元氣那一步,他現在所求的,只是想能成功練出些內氣來。粗氣太高深的都不敢想,什麼移山嶽、決河海、制虎豹就算了,能夠練到擁有縛賊盜的能力,他就覺著已是燒高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