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7章 國際象棋在深圳

第八百一十一章國際象棋在深圳

深圳,曾因文化積澱相對貧乏而被稱為“文化沙漠”,因此,深圳早在2003年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戰略。如今,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領先全國,文化建設卓有成效,早已是一片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的“文化綠洲”。一直以來,一批對深圳的下一代素質教育滿懷熱望並全力投入其中的國際象棋教育工作者,在這片綠洲上擺上大大的一個國際象棋盤,做著紮紮實實給這個城市的文化素質建設打牢和夯實地基的工作。現在,這個棋盤所體現的效果和意義越來越顯著,深圳愈來愈成為一個國際化、開放的、體現包容與寬廣文化的“國際象棋之都”。

在深圳,經常下棋的人口達數十萬之多,特區內超過50%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了棋類教學活動,年輕棋手屢屢在全國大賽中取得佳績,近年來不斷包攬廣東省國際象棋、圍棋的團體和個人專案冠軍……深圳棋類運動蓬勃發展的勢頭引起棋界的廣泛關注,2011年深圳市“兩會”上,有人大、政協代表提出議案,要將深圳打造成為中國的“國際象棋之都”。

深圳歷史雖然不長,曾被戲謔為文化積澱貧乏的“文化沙漠”,但經吳付久、劉適蘭、梁偉棠等一代有志弘揚棋文化的拓荒者多年的不懈耕耘,“三棋”運動開展得紅紅火火,如今已是碩果累累,使得棋類這個小眾專案在特區得到了大眾追捧。

深圳不僅經濟發展較好,家長們還都來自全國各地,具有開拓精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他們中‘海歸’很多,受西方教育影響深刻,他們知道國際象棋對情商、智商的開發培養都是很好的,所以很快就選擇讓孩子學習國際象棋,並且願意為自己的孩子進行智力投資。因此,國際象棋在深圳的普及工作進展十分順利。

棋的本質有三個層次:棋的核心內容是遊戲,遊戲吸引人,好玩,容易培養出來興趣,而孩子天性就喜歡玩遊戲,所以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喜歡上下棋;進一步說,棋是智力遊戲,需要用腦,存在計算和判斷,其他很多專案不存在這些,比如保齡球,它無需計算,鍛鍊的是運動技巧,再比如藝術科目,像跳舞蹈,培養的是藝術修養而不是邏輯思維,而下棋可以開發和提升孩子的智力;更進一層次說,棋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智力遊戲,每一種棋都體現著一種文化,下棋可以增進孩子的文化修養,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情商。

深圳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又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碰撞,交織成深圳特有的文化氛圍,瞭解國際象棋的人都知道,國際象棋代表著一種開放、包容、寬廣的文化,與深圳文化十分契合。

國象之中的‘後’,她的威力最大,其他棋子被限制,而‘後’卻可以走直線也可以走斜線,她是女***的象徵,而中國象棋里根本就沒有‘後’;國象的‘王’是要打仗的,哪裡都能去,是自由開放的,而我們中國象棋裡的‘帥’至死也只能呆在城堡裡;國象中的‘馬’不別腿,‘兵’走到對方領地的底線後可以升變成為強大的子力,就如同深圳能夠給予每個奮鬥者一個廣闊發展的空間。可以說國象文化與深圳文化是高度契合的。如果把深圳命名為‘國象之都’,對樹立深圳開放、包容、寬廣的城市形象有很大促進作用。

吳付久從1998年開始擔任深圳棋院院長,那時深圳棋院成立也就三四年時間,棋類活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那時三棋進學校的活動還沒有起步,只有少數培訓班,跟現在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吳付久說:“做事情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我們首先是從學生、幼兒抓起。當時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有個檔案就是要讓‘三棋’進課堂,我們就以此為契機開始一個學校一個幼兒園地推廣,告訴校長和老師棋類對開發智力、培養品格都是有好處的。就這樣,一個學校、一個幼兒園地‘個個擊破’,慢慢推廣開來。”目前,在深圳大學、深職院等高校中,國際象棋已經成為一門選修課,被計入學分。中小學校也陸續開設國象的第二課堂。幼兒園中開設國際象棋專案更為普遍。“三棋”進校園,深圳比全國其他地區走得更早、更深、更遠。

俱樂部自2005年9月開始運作以來,先後與多個學校、幼兒園和企業合作。經俱樂部指導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極為優秀,他們是:世界冠軍、國際特級大師諸宸(微博)(現移民卡達);團體世界冠軍隊員、國際特級大師王頻;中國第一位國際等級分突破2700分的現國家隊主力、國際特級大師王玥(微博);國家隊主力、國際特級大師趙雪;全國冠軍徐若穎、陳瑜亮、李暢,廣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