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8章 象棋大師

第八百二十一章象棋大師

總之象棋活動是一種智力競賽運動,它能啟發思維,鍛鍊神經系統,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陶冶情操,調劑精神,消除疲勞,舒緩心情,開智又健體。正因為小小棋子沉澱著如此豐富的精神文明元素,所以它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作用。

謝俠遜爺爺生於1888年10月1日,歷經喪權辱國的清朝末年、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帝制、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不同時期,而在各個時期都留下了自己不可磨滅的活動印記,直至1987年12月21日告別人生,在中華大地上整整生活了一個世紀。縱觀爺爺的一生是愛國愛棋的一生。愛國有特色,愛棋有創新,愛國與愛棋融於一體,開拓了中國象棋文化的新境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棋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爺爺一生的座右銘。他愛國很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他弈棋不忘愛國,愛國寓於博弈,長期以棋為戈,把自己的愛國熱情全部傾注在象棋活動之中,無論是創制殘局,編著棋書,還是舉行棋賽義演,都聯絡時事,心繫家國,賦予棋事鮮明的愛國內容,展現自己堅忍不拔的民族氣節,這不僅是一種創舉,更是世代國人學習的榜樣。沿著歷史的足跡,可以看到他愛國是多麼的旗幟鮮明,正氣凜然,始於少年,終於老年,一以貫之。

1901年,當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時他年僅十三歲,聞此訊怒不可遏,排出了一個黑棋八字進逼九宮的“八國聯軍”殘局,發洩自己的憤慨。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他欣喜若狂,創制了“鄂軍起義”棋局,附提“匹夫倡議武昌城,掃盡鯨鯨草木驚”,用紅兵先發難,象徵武昌起義。後刊登在上海《時事新報》,成為他公開發表的第一個作品。1916年,他和吳縣潘定思合作撰寫《國恥紀念象棋新譜》一書,把鴉片戰爭後各個重大喪權辱國事件排成30個字形殘局,呼喚國人莫忘國恥。後來袁世凱竊國稱帝,“籌安會”六人助紂為虐,他義憤填膺,創排了一個“卡”字形殘局,並附註“籌安籌得亂哄哄,六君子原是六兇”,鞭撻袁世凱及其幫兇,嘲笑袁氏稱帝不成,進退維谷,“卡”在死地。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致函各國象棋會,揭露蔣介石當局罪行。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他透過上海亞美無線電臺致電全球象棋界同仁,痛斥日寇暴行,呼籲主持公道,聲張正義。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已年過半百的他誓死要為抗日出力。“沒有國,哪有家?”,他不顧奶奶和親友們的勸阻,隻身前往南京,奔波於眾多老棋友之間,請纓救亡。當時國民政府正準備派出五位巡迴大使,到海外僑胞中宣傳抗日,勸募捐款。其中赴歐美的四位已定(胡適,薩鎮冰,於冰,陳樹人),唯有南洋因情況複雜,充滿危險,尚未找到合適人選。他得知此情後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婉言拒絕棋友們“南洋各國情況複雜,條件差,危險性大,還是另謀報國之路吧”的勸說,慷慨陳詞說:“國難當頭,何計個人,大丈夫報國有門,雖粉身碎骨,死亦無憾”,終於說服了邵力子(國民黨宣傳部長)、張治中(第九集團軍司令),聯名保舉他出任南洋巡迴大使。邵力子壯其言,嘉其志,揮毫書贈“勝者所用敗者之棋,明乎此義,復興中國何難哉”。張治中也題贈:“雖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戰到底,必得勝利而後已”。他的愛國壯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令人感動和折服,所以在他領銜出任前南京許多棋友紛紛揮毫贈別,如馮玉祥題字“象棋國手”以勉,李宗仁書贈:“有焦土抗戰之決心,持久戰的精神,最後的勝利必屬我們”,他還親自到南京車站送行,情不自禁,熱淚盈眶。以後他在印尼萬隆寓所曾以詩言志,奉贈李宗仁:“都門握別淚盈盈,悽絕河山百戰情。我到南天忘做客,也將焦土譜殘枰。”

1937年11月,他簡裝出發,遍訪香港、澳門、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地。他假枰場之車馬,作救國之呼籲,透過“義賽”形式,宣傳抗日救亡,勸募捐款。為了吸引更多僑胞觀摩棋賽,擴大救亡勸募的效果,他除了採用平時常用的棋賽形式如二人對抗賽,盲目表演賽,單騎車輪賽之外,還獨具匠心,別開生面地在馬六甲、吉隆坡、檳榔嶼等地舉辦前所未見的棋賽表演,即劃地作棋盤,將人當棋子,選出三十二位青年男女化裝成棋子,各就其位在廣場上進行比賽。聽他的口令在棋盤上有序移動、拼殺,觀眾則在周圍吶喊助威,內外互動,精彩非凡,還不時有僑胞呼喊:“國難當頭”“萬眾一心”“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