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名航天員的座艙,艙裡可容納2人,但沒有座位,只能站著工作。下降段像是一隻八邊形的大爬蟲,裡面裝有雷達、著陸發動機以及月面活動時使用的儀器裝置,正面的支架上有平臺和扶梯,便於航天員出艙登月。阿姆斯特朗邁出那著名的“個人的一小步??”便是由此起步的。它的最下面是支承登月艙的4根支腳,每根支腳帶有一個直徑90厘米的碟形腳掌,為的是防止登月艙在月面下陷。上升段和下降段用爆炸螺栓連線,當登月艙從月球起飛時,爆炸螺栓炸開,上升段脫離下降段飛離月球,下降段留在月球上。

阿波羅飛船從發射到降落月面再返回,過程十分繁雜,其中有多次分離、調頭、對接、重組等動作,航天員地月往返一次也長達六七天,而這些難題得益於雙子星座號的演練,阿波羅的每一位指令長都是雙子星座號上出色的駕駛員。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阿波羅登月的16大動作:

“土星5號”火箭把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

起飛後正常飛行196秒,救生塔沒用則拋棄;

3。起飛後12分鐘,第三級火箭熄火,將飛船送至環繞地球飛行的停泊軌道,飛船滑行;

4。第三級火箭第二次點火,將飛船送到地—月過渡軌道;

5。飛行3小時後,連在第三級火箭上的登月艙外的整流罩分成四瓣脫落,指揮艙和服務艙與火箭分離;

6。指揮艙和服務艙調頭180°,用錐尖形的頭部與登月艙的停靠環對接,形成第三級火箭、登月艙、指揮艙、服務艙的聯合體;

7。登月艙等三艙聯合體與第三級火箭二次分離,飛向月球;

8。飛行天后,飛船接近月球,服務艙主發動機工作,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9。兩名航天員透過指揮艙頭部與登月艙的對介面進入登月艙,登月艙與指揮艙分離,1名航天員駕駛指揮艙繼續環月飛行;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生死時速外星蜘蛛(2)

10。登月艙下降段啟動發動機,向月球降落;

1降落月面後,航天員開啟上升段艙門,出艙進行登月考察;

12。考察結束後,航天員進入登月艙上升段;

13。上升段發動機點火,與下降段分離,飛離月球,下降段留在月面上;

14。登月艙進入環月軌道,和指揮艙對接,航天員進入指揮艙,然後拋掉登月艙;

15。啟動服務艙發動機,飛離月球,進入月—地返回過渡軌道;

16。進入地球返回軌道,拋掉服務艙,然後進入大氣層,在太平洋上濺落回收。

阿波羅飛船由五大系統組成

生命保障系統:在阿波羅飛船上,一罐氧氣可用15個小時。飛船上撥出的氣體要透過淨化除去二氧化碳,進行再?環和再利用。艙內溫度也要保持在舒適的水平,並可除溼和除味。生命保障系統還可使艙內保持適當的壓力,提供冷、熱水,因為該系統與航天員的性命攸關,故其大部分功能都設有冗餘。

電力系統: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船必須產生足夠的電力來維持在太空中執行的需要。指令服務艙採用的是燃料電池;而登月艙採用的是蓄電池組。阿波羅飛船的燃料電池利用在極低的溫度下以液態儲放的氧和氫來發電。液氧和液氫進行化合反應可產生電力,同時生成可供飲用的副產品——水。

通訊系統:透過通訊系統,任務控制中心的工程師就能看到登月艙氧氣壓力的變動情況,醫生則可以看到航天員心率的變化,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可以透過電視收看登月的景象。阿波羅飛船的通訊系統由一系列接收機、發射機、電源和天線組成。

制導與導航系統:制導與導航系統是飛船身上最複雜、效能和精度要求最高的分系統。它的功能是引導阿波羅飛船穿越402250千米的太空,使之精確進入繞月飛行的軌道;再使登月艙在距預定著陸點附近著陸;航天員完成月面考察任務後,它還要引導登月艙從月面飛到月球軌道上進行交會;在再入大氣層時引導指令艙進入千米寬的“再入走廊”,從而安全返回地球。

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只能告訴航天員如何修正飛行航線,它就像是人的大腦,而“出力”的則是推進系統。飛船的推進系統由火箭發動機、推進劑貯箱、閥門和管路等組成。飛船上還有其他一些分系統,包括顯示和控制系統、備份制導系統、登月艙上的登月起落架、指令艙上的地球著陸系統(降落傘)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