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按照中央的分工,原本是他主抓的工作,他卻使不上勁,感到著急上火。我把這個情況講給他後,他說,葉帥的決心太重要了。

由於“文革”的干擾,測量船隊的研製建造工作遇到了許多想象不到的困難。我因參加工作組,常住上海。為了趕進度,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想方設法進行協調。進度上、質量上出了問題,我們就及時同工廠的師傅和科研單位的技術人員協調解決。終於,測量船隊有了“雛形”,我心裡非常高興,經常給父親彙報程序,他也感到欣慰。

1979年,測量船總體建築已基本完成。給船起個什麼名字呢?正當大家都在費盡腦汁時,我看到了葉劍英元帥視察大連時寫的一首詩《遠望》,突發聯想,就向李奇局長建議:“咱們的測量船叫遠望號怎麼樣?航天測量既要看得遠,更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

大家一致贊同,上報張愛萍主任批准,正式定名“遠望”號。船體上的“遠望”二字選用的是毛澤東主席的手書。

經中央批准,並向全世界釋出訊息:1980年5月18日,我國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運載火箭,進行全程飛行試驗。那一天,以“遠望”號測量船為首的12艘遠洋船隊,劈開波濤洶湧的海面,威武嚴整地向著南太平洋進發。“遠望”號裝置先進,堪稱一座“科學城”。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海上測量的空白。後來,在發射神舟系列飛船時,“遠望”號等船隻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遠洋船隊出發前,張愛萍問我:“測量船隊能不能保證安全地開出去,順利地返回來?”

我語氣堅定地說:“能!”

因為準備工作很充分,跟船出海的有科技人員、工人師傅,有他們保駕,大家都充滿信心。

這是“文革”結束以後,中國科學工作者向新時代獻上的一份厚禮。5月18日那天,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我國億萬人民翹首以待,期盼著那個驚天動地的時刻。

。。

新的攀登(2)

父親和鄧小平、胡耀邦、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的國防科工委指揮所大廳裡觀看發射實況。

“30分鐘準備!”指揮員發出了指令。

“發射!” 指揮員發出了最激動人心的指令。

指揮所大廳裡,人們聚集在寬大的彩色螢幕前,緊張而又興奮地傾聽著那一連串清晰的報告聲、指令聲、排程聲,大家的心隨之不停地跳動。一排排熒光屏上,一組組資料、圖表不斷地交替顯示,螢幕上清楚地描繪出火箭飛行的軌跡。從“遠望”號測量船隊發回的資訊,準確無誤地傳到指揮所裡。

此時此刻,我就蹲在父親、鄧小平、胡耀邦和王震身旁,幾乎是含著熱淚介紹著每一個應答口令的含義。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是繼美國、蘇聯、法國之後,第四個擁有遠端打擊能力的國家,它表明我國液體火箭技術又攀登上一個新高峰,也為我國將來發射重型衛星和飛船創造了物質技術條件。同時,中國也是繼美國、蘇聯、法國之後,第四個具有海上跟蹤能力的國家。

在場的人,都為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又一重大進步而歡呼,而流淚。鄧小平立即向參試人員表示熱烈祝賀;胡耀邦振臂高呼:“同志們勝利了!人民勝利了!”父親情不自禁地向在場的全體工作人員揮手,高聲說:“一彈震全球,感謝同志們!”

那天回到家,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父親隨手展開紙張,揮筆題寫了賀詞:“熱烈祝賀參與發射運載火箭的全體同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同心同德、大力協同的偉大勝利!”

在這次試驗任務中,丁衡高負責火箭落點精度鑑定工作。那一天我們全家和父親辦公室工作人員如同過節,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三抓”中的“第二抓”——潛射導彈試驗,於1982年10月7日在大連海域進行。父親非常關注這次重要的試驗。但是前方傳來訊息,試驗失敗了。本來導彈發射時是正常的,但點火後不久,導彈失控翻轉,在空中自毀。

父親得知情況後,囑咐秘書給在現場的指揮人員打電話,傳達他的意見:“既是試驗,就有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要像我國女排爭冠軍那樣,勝不驕,敗不餒!大家不要洩氣,更不要埋怨,重要的是總結經驗,更好地進行技術檢驗,找出問題所在,以利再戰,我們一定會獲得成功的!”

當時,丁衡高在試驗現場。據他回憶,父親的話傳達後,現場的領導和科技人員,深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