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也意味著死亡的降臨,或諸如此類的壞事兒。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7)
雖然有對這些災難的描述,有些諺語還是鄭重地承認:母雞隻需公雞在附近或公雞還活著的時候保持沉默。甚至有些諺語還接受了母雞打鳴,條件是隻要她不在公雞面前打鳴就可以;即使在公雞面前打鳴,聲音也不能比他的大。有時諺語也承認(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公雞打鳴是種虛弱的表現,僅是為了面子,就好像:“‘我說了算,’公雞說;‘當我不在的時候。’母雞說。”(荷蘭語)
但是究竟為什麼母雞要打鳴呢?她這麼做能有什麼好處嗎?又或者,她只是在自找麻煩?一些諺語承認,母雞打鳴可能會對她有好處。打鳴的母雞想要吃穀物或想找個雄性伴侶,她這樣可以讓自己很顯眼,別人也能聽到她的聲音,於是她有時也會得到很好的回報。那些吹口哨的姑娘們(上帝呀)亦是如此,她們可以成功地吸引漂亮的男朋友——但肯定不會給家裡帶來好運。
還有一些諺語反映妻子對於不能打鳴這件事的心理及看法。這些諺語指出:母雞並不愚蠢,她清楚地瞭解周圍的一切,當然有能力打鳴宣佈新一天的開始;但是,公雞需要這份榮耀,而她不需要。她不是可以孕育新生命嗎?公雞在能體面地打鳴之前也許還需要母雞的鼓勵呢,正如前面曾引用過的一則日語諺語所言:“得到母雞的鼓勵,公雞才可以報時。”母雞讓公雞去打鳴,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但果真如此的話,世界肯定是要顛倒了。相當大一部分諺語都非常贊同:一隻好公雞要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得了主,而且可以隨意地在所有或任何一個雞窩裡打鳴;同時他會嚴厲禁止自己的母雞頂嘴,如果母雞不敬就會以暴力制裁相威脅。
第三,公雞不會下蛋,一則伊博語諺語乾巴巴地指出。下蛋和做母親是母雞的事兒,這又產生了另外一系列隱喻。在此又出現了我們所熟悉的問題:美貌與生育相對立,聒噪也是如此。母雞懷孕會失去美貌;顏色鮮豔的漂亮母雞應該不太會下蛋,而一隻咯咯叫個不停的母雞也可能下不了幾個蛋。人們對母雞咯咯叫的看法似乎也不盡相同。有些諺語認為,咯咯叫意味著母雞想要下蛋了;而另外一些諺語則認為,這表明她已經下完蛋了;還有一些諺語認為,母雞咯咯叫,是因為雞蛋丟了。
母雞吃得越好,下的蛋也就越好,而下蛋會讓母雞高興——下了一個蛋後,母雞會咯咯唱!但有一些諺語批評了這種吵鬧,其中一則諺語把一隻下了蛋的、興高采烈的母雞與在威嚴的沉默中下了一千隻蛋的烏龜相比,認為龜的行為理當更值得稱讚。這會不會是那些不能下蛋的一方所表現出的一點點忌妒呢?
下蛋之前必須要把窩準備好。有時人們認為這是母雞自己的責任,有時又認為這是公雞的責任。一旦窩準備好了,母雞就迫切地想要下蛋,而且她也會盡快這麼做。然而,不要讓她一天之內下兩個蛋,而且記住:珍珠雞生不出公羊來。通常,鄰居家的母雞和雞蛋都比自家的個兒大,樣子好看;而且,是的,鄰居家的母雞同時下了兩個蛋。偶爾,人們也要求吃雞蛋的人要注意母雞下蛋時的痛苦。下面這則加勒比地區的諺語就提醒那些從中獲利的人們,母雞在生育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所表現出的勇氣不容小覷:“吃雞蛋的人不知道母雞受了苦。”這裡指的是那些不知感激的人們,他們從別人的艱辛工作中獲利,卻不把人家所受的痛苦和所做出的犧牲當回事。
羽毛和翅膀用來隱喻母愛。母雞身上有那麼多毛,這並沒有給她增加負擔,而且她珍視所有小雞,成功地把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下。然而,萬一她不喜歡做母親,她就會一再受到提醒,這不是公雞的事兒,而是母雞的活兒。角色轉換受到強烈反對——母雞打鳴而公雞咯咯叫的雞窩很不幸,充滿了悲傷!公雞可以不管小雞,而母雞卻不能。但又並不是說,母雞照顧小雞,就可以不管公雞了——公雞有權享受母雞的愛撫。生完小雞後,母雞也可能自願尋找機會再和公雞交歡,但她會受到嚴厲的提醒:不要忘了自己的孩子們。這裡的意思是說,不管母雞喜歡與否,她在家裡的責任總比公雞多。幾乎在所有情況下,諺語的天平都傾向公雞的利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8)
【把女人比做可吃的東西】
男人吃食物,而食物又會吃掉他。(祖魯語)
食物和性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在諺語中,性通常被喻為可口的飯菜。性慾和性快樂通常用食物來做隱喻,從胃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