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驚失色,便也不足為奇。
偏偏這導引的禮官曾遭受過朱大典的打壓,眼珠一轉扁你有了主意,裝作若無其事的喚過前導隊伍中的一名軍卒,耳語交代了兩句便又繼續前進。不消片刻功夫,便忽見鳳陽府中皂隸衙役手持知府老爺的旗牌而來,當街闖入隊伍裡,同時還有嗓門極大的皂隸高呼著:“奉府君之令捉拿勾結賊首賀一龍私逃者朱大典,閒人迴避,閒人迴避!”
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信此前曾開出賞格,凡是尋獲朱大典下落者賞銀萬兩,就算在驕兵悍將的重重護持之下,這些鳳陽府的皂隸們也都撞著膽子闖了進來,唯一壯膽子的便是高擎起來的鳳陽知府旗牌。如此一支不倫不類的人衝了進來,淮安總兵麾下的親兵馬隊自然不忿,但見自家總兵老爺竟然視如無物,沒有任何反應,便不好當街動手,竟眼睜睜的看著皂隸們七手八腳將這位堂堂封疆大吏拽下了馬來。
這人一句,是我先抓到的。那人又一句,是我先抓到的。一干皂隸七拉八扯,紛紛聲言朱大典是他先捉到的,畢竟這是價值一萬兩銀子的賞格,就是幾十輩子也賺不來的一筆鉅款啊。
被左拉右扯之下,朱大典狼狽不堪,怒極罵道:“老夫乃鳳陽巡撫,爾等休得無禮!”
但是,他很快就絕望的發現,這些平素裡見了自己便如小綿羊一樣服帖的皂隸們,對自己的警告充耳不聞,一種前所未有的屈辱與憤怒驟然又充斥滿了胸膛。
這一幕落入淮安總兵孫之傑的眼中,便又是另一番感覺。他不知道這一番做作是否鎮虜侯李信有意為之,因此也不便多加干涉,只令親兵不許妄動,隻立在一旁看熱鬧就好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崇禎十三年
崇禎十二年的最後一天,大明朝鎮虜侯、太子太保、徵虜副將軍的奏章終於趕在歲尾送進了紫禁城中,朱由檢疲憊的將身子靠在了椅背上,連日來朝臣的強大壓力下已經有些心力憔悴。自己最心腹的兩個臣子,楊嗣昌與李信接連遭受參劾,大有不殺此二人天下便有無法收拾之患。楊嗣昌遭到朝臣的攻訐自是難以避免,自遼西戰敗到中原剿賊失利,直至熊文燦戰敗身死,朝廷上一股倒楊風潮便甚囂塵上,而這股風潮也在周延儒入京再次入閣首輔後達到了最**。
朱由檢頭疼也正義為此,楊週二人都是他所倚重之人,周延儒入京那天,身為大明天子的他朝他動向揖拜,並情真意切的直言說,“朕以天下聽先生!”於是,這位被貶的前首輔再一次攀到了他人生的頂峰,復任首輔後可謂極盡殊榮,加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自周復任收復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掀起了一股清算之風,並直陳皇帝朱由檢,稱內外戰事糜爛,皆因功敗賞罰不明而起,因此一力主張有功須賞,獲罪必罰。矛頭首當其衝便指向了以內閣大學士總督數省軍政事的楊嗣昌。
說實話,朱由檢對楊嗣昌本人也甚為失望,但是對楊嗣昌的處置還關乎到自家的威望,如果就此斷掉一臂,豈不是要為此前啟用楊嗣昌後的數次大敗負責嗎?尤其是去歲韃子入寇,他早有風聞,人言若從盧象升主戰之策,未必會使之深入整個北直隸,更險些蔓延波及山東河南,幸賴從高陽蹦出了一個李信,總算為朝廷多多少少挽回了一些顏面。因此,他的主張是從緩處置。
最終,朱由檢耐不住周延儒的再三勸說,只好在對楊嗣昌的處置上點頭應允,下旨免去他一切官職旨到之日,立即還京。同時,又在周延儒的建議下啟用了他一直頗為厭惡的孫傳庭取而代之,總督各省剿賊軍務。
事至於此,朱由檢卻仍舊消停不下來。緊接著,鳳陽巡撫參劾李信有謀逆之心的奏摺就被遞送京師。於是以周延儒為首的朝臣們再一次將矛頭指向了李信,本來他們就看李信不順眼,如今得了機會又豈肯輕易放過,紛紛上書要求即刻將李信捕拿入京問罪。
只有內閣中一直被排擠的邊緣人物劉宇亮不陰不陽的說了幾句掃興話,“李信向來以能戰敢戰文明朝野內外,若是他造反謀逆,試問誰能將他鎖拿回來?”
一句話問的滿朝官員啞口無言,是啊,李信的三衛軍堪比虎狼,如果此子真的反了,又有誰能製得住此人?劉宇亮再次冷笑,直以嘲弄的語氣說道:“這些且不說,與李信一道南下的張方嚴對李信有節制之權,若李信果真謀逆,因何張方嚴的奏章沒到,反而是鳳陽巡撫的奏章先到了?”
種種可疑之處不一而足,劉宇亮一條條羅列下來,直將眾官員們駁的大眼瞪小眼。只有一向看李信不順眼的戶部尚書李侍問反唇相譏,“沒準李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