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部分

(公元前145年—約公元前87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早年從董仲舒學《春秋》,從孔安國學《尚書》。《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司馬遷賦》八篇;《隋書。經籍志》有《司馬遷集》一卷。

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淵博,曾“學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早年司馬遷在故鄉過著貧苦的生活,10歲開始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刻苦,遇到疑難問題,司馬遷總是反覆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到各地遊歷。後來回到長安,作了郎中。他幾次同漢武帝出外巡遊,到過很多地方。35歲那年,漢武帝派他出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他了解到那裡的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他父親司馬談死後,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與天文學家唐都等人共訂“太初曆”。同年,開始動手編《史記》。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獲罪被捕,被判宮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掌握皇帝的文書機要。他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大約在他55歲那年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想知道《神探貝斯特》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選擇新增朋友中新增公眾號,搜尋“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554 史記 1

生平年表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10歲,在夏陽耕讀。《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11歲。竇太后死,漢武帝罷黜黃老之言,發動尊儒。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12歲。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19歲,從夏陽遷居長安。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20歲,開始外出遊歷,回長安後,為漢武帝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36歲。漢武帝封禪泰山,司馬談病死洛陽。司馬遷到泰山參加封禪。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38歲,正式做太史令,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42歲,《太初曆》完成,開始編寫《史記》。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47歲,漢武帝攻打匈奴,騎都尉李陵投降。司馬遷為其辯護,下獄,遭宮刑。(《史記》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獄的時間中完成的)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50歲,漢武帝改元大赦。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55歲,完成了《史記》。

主要特色摺疊編輯本段

精妙的敘事藝術摺疊

1。五體會通。綜合前代史書中各種體例,創立了紀傳體的通史。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形成從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2。人物編排名實兼顧,以類相從。《史記》各層次人物傳記的排列是以時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在聯絡。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

3。追根求源,詳因略果。

4。條理清晰。

精彩的人物刻畫摺疊

1。平民入傳。

2。個性鮮明。

3。多維透視。

4。旁現側出。旁現側出法。又稱為“互現法”,即在一片傳記中著重表現他的主要特徵,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徵則放在別人的傳記中顯示。如《高祖本紀》中主要寫劉邦帶有奇異色彩的發跡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對他的弱點則沒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傳記中卻使人看到劉邦形象的另外一些側面。

悲壯的風格特徵摺疊

1。宏廓畫面和深邃意蘊。

2。濃郁的悲劇氣氛。

3。強烈的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