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我們同您無親無故,您卻如再生父母般照顧我們,這究竟為何?”
笑彌佛笑而不答。
盛女說:“大伯,您如果不說清楚,我決不肯再接受您的恩惠。”
笑彌佛說:“閨女,何必如此較真呢?”
盛女說:“您今天若不讓我明白,我領著樁子立馬就搬出這小院兒。”
笑彌佛這才嘆口氣,壓低嗓門說:“閨女,我也是受人之託。你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嗎?”
盛女堅定地點點頭。
笑彌佛面呈難色道:“閨女,我這就違背委託者的要意了。這樣吧,等把你們的喜事辦完,我再和盤托出如何?”
盛女取出那件連體的亞當夏娃說:“大伯,這件泥玩兒您一定認識吧?”
笑彌佛淡淡一笑,既沒搖頭,也未點頭。
就憑他這一表情,盛女就斷定,他就是曾與萬福祥交涉過的泥玩兒販子。即便他不是那泥玩兒販子,起碼也清楚那泥玩兒販子的蓮池之行,他一定知道大哥的下落,他所謂的委託者就是大哥。想至此,她雙膝落地,跪在笑彌佛的臉前說:“大伯,您口口聲聲稱俺閨女,俺就做您閨女。您活著俺伺候您,您老了俺為您送終,閨女請您這就把話說明。”
笑彌佛忙拉起盛女說:“閨女,您大伯經商數十年,講求的就是誠信二字。人家委託者不讓說,大伯若說了豈不失信於人?這也違背大伯的做人準則。你讓大伯有個迴旋的餘地,容大伯跟委託者打聲招呼,大伯說的等給你們辦完喜事再說,也就是這個意思。”
盛女只好點頭。
笑彌佛請人擇了吉日,“好日子”定在臘月十六。
“蒸燈”是排解思親之苦的一種方式,此習俗在老家恩公祠傳承至今。晚春時節,豌豆花兒像燈籠,一盞一盞地連成片,給田野染上淡藍。令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其實豌豆的產量並不高,鄉親們種它,是為了用豌豆麵蒸燈。
聖集不產豌豆,盛女託人從西安捎回幾斤。那天早晨,盛女早早地和好了豌豆麵,工工夫夫地捏燈,小心翼翼地上籠。文火蒸熟後,她朝燈窩裡注些香油,置入一根細捻兒,點燃。熒光如豆,昏昏暈暈,僅一星亮。她抄起擀麵杖,將滿鍋水攪出一穴旋渦,放燈進去。燈隨著渦流,一圈兒一圈兒旋轉。漸漸,渦流緩滯,水面平息,燈轉隨止。而燈捻兒正指北方。
盛女喃喃說道:“咱大哥還在北邊哩,該過年了,給咱大哥拜個早年吧。”
盛女拉樁子朝北跪下,連磕三個響頭。此刻,燈苗曳曳,搖灑溫馨。樁子依了盛女,如身置朦朧夢境,經久遊離不出。
臘月初八清早,樁子睜開眵目糊眼時,就聞到了滿院粥香。“臘八粥”又叫“八寶飯”,是用小米、紅豆、花生、蓮子、柿餅、蘿蔔丁兒和核桃仁兒等八種原料配兌熬成。
盛女見樁子饞相怕他慌吃,忙使眼色阻止。他這才記起她頭天晚上的告誡,粥熬好後人不能先吃,次序是先物再牲靈再人。而人也有內外大小之分,先外後內先小孩後大人。外是街坊鄰居。臘八粥得起五更熬,趕天明給鄰居端送。此粥的特性是黏甜香,鄰里間互相端送,互相“黏甜香”,為的是共創吉祥之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4.臘八粥(2)
聖集大,顧不了全鎮,送一道街是最起碼的。盛女查過了,這條街共住了三十六戶,她特意備了一口大鍋。粥熬好後,盛女先滿盛一盆,端到當院的樹下,舀一勺兒倒在樹杈上,口裡念道:“人一歲,樹一輪,樹啊喝了粥快快長吧。”
再到羊圈前,朝食盆裡舀上幾勺說:“羊啊又一歲呀,喝了粥快快長啊。”盛女逐一伺候完了院內會說話的與不會說話的,之後對樁子說:“臘八這天,只要是條命,都一般大。要先敬它們,先餵它們。”
盛女的一言一行如仲春的細雨,滋潤著樁子心中的青青芳草地,幾十年不蕪不荒。
記得公元1961年的臘八,樁子伯在堤窨子邊支口大鍋,滿鍋粥熬得沸沸揚揚,雖然八寶全無,僅撒幾把黃豆攪一些雜和麵,仍誘得我口水直流。樁子伯卻視而不見,逐一喂完堤窨子周圍大大小小的樹後,才朝我們的碗裡盛。
15.盛女斷指(1)
公元20世紀30年代中
盛女端起粥朝外送時,才發現門口堵著兩排罐子。罐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但都有橙黃的尿液外溢,漬跡繞罐底描成大小不規則的圓。數了數正好三十六隻,恰恰是這條街的戶數。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