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豬三牲的肉來養活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得到父母的歡心,這個人也不能稱為孝子。可見孝養父母,不在口腹之養,而貴在於保重自己的身體,方得為孝。
解讀運用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經言札記】
平常在家的時候要尊敬父母,贍養父母時要笑容承歡,父母生病時要擔心其病情,父母親人去世時要致哀,父母去世以後的祭奠要恭敬嚴謹。這也就是孝的五個構成方面。但是無論怎麼說,孝心必須是誠心誠意的,當然形式的作用也不可小覷。這道理就如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樣地明瞭。
標榜孝行—紀孝行章第十(2)
【故事演繹】
戲綵娛親
傳說老萊子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隱士,曾婉言謝絕了楚王的聘請。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在今山東)。
老萊子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都用來供養雙親。他對父母體貼入微,把年老的父母關懷照顧得無微不至。父母在他的照料下,過著幸福安康的生活,家裡一片祥和景象。
人如果能在晚年安享天倫之樂,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的有價值、有意義,多麼地令人欣慰啊!
老萊子70多歲了,但是他在父母面前,從來都不提“老”字。因為上有二老,雙親比自己的歲數都要大得多。而為人子女的人,如果開口說老,閉口言老,那父母不就更覺得自己已經風燭殘年、垂垂老矣了嗎?更何況,老人不管兒女多大了,也總是把兒女當成小孩一樣來看待。
老萊子70多歲,他的父母也有九十多歲了。對於大多數年近百齡的人來說,身體都會比較虛弱,機能退化,行動不便,耳昏眼花等,生活也會比較孤寂、單調。善解親意的老萊子很能體恤父母親的心情,為了讓父母能夠快樂起來,他裝出許多活潑可愛的樣子,來逗雙親高興,真是用心良苦。
有一次,老萊子特別挑了一件鮮豔明亮、染了花紋的衣服。在父親過生日那天,他穿上這件衣服,裝成嬰兒的樣子,手持撥浪鼓,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一邊嬉戲玩耍,一邊邁動輕快詼諧的舞步,逗父母開心。
還有一天,廳堂旁邊剛好有一群小雞,老萊子一時興起,就學老鷹抓小雞的動作,來逗雙親高興。一時就會雞飛狗跳,熱鬧不已。小雞一顛一顛地到處跑,特別可愛。而老萊子故意裝成非常笨拙的樣子,煞費苦心,而又無可奈何。看到這番情景,雙親就會笑得合不攏嘴,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智慧的孝順行為。
還有一次,他挑著一擔水,一步一晃地經過了廳堂的前面。突然撲通一聲,做一個滑稽的跌倒動作。父親哈哈大笑,母親則在一旁說著:“這個孩子真是養不大,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關老萊子的生平眾說紛紜,歷史說有很多說法。《史記》中懷疑老萊子就是老子。
有人可能會認為,老萊子為取悅父母有過分做作之嫌,因此頗不以為然,但實在因為他一片至純孝心使然。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惱一惱,老一老。”父母年紀大了,怎麼承受得起憂愁和煩惱?老萊子正是深諳了這點,才做出了一些看似“做作”的舉動。
為人子女者永遠不要在父母面前聲稱自己已經老了。一個孝順的孩子,總是會想方設法地讓父母覺察不到歲月的流逝、年紀的增長。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連孩子都老了,那父母不就更為年邁了嗎?他們聽了之後,該多麼傷心啊!所以,在父母的面前,子女不應當提到“老”這個字。
貶恐驚親
唐朝有一位衡州刺史,叫曹王皋,他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愛戴。由於被朝中另一位官員嫉妒,於是被誣陷,貶到潮州。另外有一位叫楊言的官員知道了曹王皋為人耿直,是一位治國人才,做了宰相之後就又提拔他做了衡州刺史。曹王皋在被貶官之時,因擔心母親年紀大,經受不起打擊,就對母親隱瞞了實情。白天在外面穿著囚服,回家後他馬上就換上官服。把被貶官說成是被提升,每天都假裝高興地向母親辭別。這次官復原職,他還沒來得及告知家人,訊息就已經傳到了母親那裡。母親祝賀他時,他跪在地上,才對母親說出了真相。
標榜孝行—紀孝行章第十(3)
兒女永遠都是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最為關心的人,父母的喜怒哀樂大半與兒女有關。因此,為人子女者應當懂得如何才能讓父母安心。而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就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