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直地做人,少犯錯誤。沒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前提是他們能夠平安、快樂。照顧好自己,讓父母少操心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追賊救母

鮑出,字文才,三國時京兆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他和母親以及四個兄弟一起居住。鮑出為人豪放,對母親卻照顧得無微不至,兄弟之間也是兄友弟恭,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和樂美滿、其樂融融。

有一天,兄弟五個人都外出,只有母親一人在家裡。兩個哥哥和弟弟先回到家,發現一夥強盜把他母親用繩子綁住手,劫走了。他們很是驚慌,但又不敢去追。等到鮑出回來後,聽說此事,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了出去,沿途殺了十多個賊人。最後,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同時他還發現鄰居家的婦人也被一道劫來了。眾賊見這人來勢兇猛,銳不可當,他們的同夥也已經有好幾個死在了他手裡,都不敢和他正面交鋒,無奈之下就放了他母親。鮑出指著鄰居家的婦人說:“這是我嫂子,快放人!”賊人不敢造次,乖乖地把人放了。就這樣,母親和鄰家婦人都得救了,鮑出也因此名聲大振。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陪同母親到南陽避難。天下太平後,他們回到家鄉。一路跋山涉水,母親行走不便,鮑出就親手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把母親揹回到了家鄉。鮑出對母親的照料可謂無微不至,天冷加衣,天熱扇席,母親生病便寸步不離、衣不解帶;母親心情不好,就想方設法逗母親開心,總之事事按照母親的意願行事,從來不敢怠慢。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親活到了一百多歲才逝世,那時他也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依然為母親守喪禮,無所不備。

鮑出的孝行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說的“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為後世做出了榜樣,他的後代繼承了祖先的遺風,成為孝悌治家的楷模。

示範孝敬母親歷史上,在地方官中,教導人們遵從孝行的人,當數北魏時的房景伯。

房景伯(478~527),性情淳厚,弟弟們尊敬他如同嚴父。房景伯有個族叔做過官,他的族叔房法壽原來本來是個無賴,但是卻比較孝順。房景伯的家境比較貧寒,早年靠為人抄書供養母親,後來他做了清河太守。

當時,清河盜賊作亂。郡民劉簡虎曾無禮觸犯房景伯,後投奔山賊。房景伯提拔劉簡虎的兒子為佐治官吏,讓他告諭山賊既往不咎。山賊們見房景伯不記舊仇,於是相率投降。

房景伯最為被後人稱道的是,他向管轄的郡內一個不孝的年輕人示範孝敬母親的故事。

當時清河郡下面有個安邱縣,在今山東境內。安邱有一位婦人控告兒子不孝,叫房景伯來管管、懲治一下。房景伯本來想叫來大堂訓斥一番,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先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說:“這些小民未曾受學,不知禮教,應以德化引導,讓他們知恥向善。”於是,房景伯召見婦人,每日同到廳堂,與她相對飲食。房景伯還叫來她的兒子,命其子侍立堂下,觀看房景伯侍奉母親飲食。不到十日,這位不孝的兒子就感到非常內疚,請求回去。崔氏說:“此子雖然表面羞愧,不知內心是否真正悔過,暫留幾日。”於是房景伯又把這對母子留了二十天。後來其子深受感化,叩頭流血,真心悔悟,他的母親也流下眼淚,乞求回去。回去後,這位不孝的兒子果然洗心革面,對自己的母親很孝順,成為了當時一個著名的孝子。宋朝有人寫詩說:“親見房太守,殷勤奉旨甘。哪能不心愧,豈止是顏慚。”

標榜孝行—紀孝行章第十(4)

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

【經言札記】

居致敬、養致樂、病致憂、喪致哀、祭致嚴五項,這是孔子指出順的道理;居上驕、為下亂、在醜爭三項,這是孔子指出逆的道理。由順德上邊去做,就是最完全的孝子;由逆道上行,自然會受到社會法律的制裁和得到不幸的結果。這個道理,很顯然地分出兩個途徑,就是說:前一個途徑,是正大光明的道路,可以行得通而暢達無阻;後一個途徑,是崎嶇險境,絕崖窮途,萬萬走不得。聖人教人力行孝道,免除刑罰,其用心之苦,至為深切了。

【故事演繹】

孫思邈為親治病

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是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用畢生精力研究醫藥學,所著的《千金方》記載了八百多種藥物和三千餘個藥方,被稱為“藥王”。許多人奉他為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