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註釋】

①甚哉,孝之大也:孝的道理是多麼高深偉大啊!甚,很,非常。哉,語氣詞,表示感嘆。大,這裡主要指孝道內涵的廣博和其作用的廣大。

②天之經:如天道日月星辰的運轉,永恆不變。經,常規,原則,借指永恆不變的規律。③地之義:如大地順承天氣,孕育萬物,各得其宜。所以人要取法於地道,如大地順承天氣一樣,終身奉養孝順父母。義,適宜。④民之行:是說孝道為人的一切行為中最根本的品行,是符合人本性的必然行為。行,品行,行為。

【譯文】

曾子說:“哎呀!孝道有這樣大的關係!”孔子聽見曾子讚歎,知道曾子對於他所講的五孝,已有所領悟。所以又說:“你知道這個孝道的本源,是從什麼地方取法來的嗎?它取法於天地。天上有三光照射,能夠四季輪轉,以生物覆幬為常,是為上天永遠不變的規律。地有五土之性,能長養萬物,以承順利物為宜,是為地之義。人的行為如果符合上天的規律,則能夠慈愛。得地之性,則能夠恭順。慈愛恭順,與孝道相合,所以能夠作為民眾的表率。”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①。則天之明②,因地之利③,以順天下④。是以其教不肅而成⑤,其政不嚴而治⑥。

【註釋】

①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天地這種永恆不變的道理,人們應當效法它。是,因此,由此。則,效法。

②則天之明:效法太陽照耀大地的道理。

③因地之利:善用土地順承萬物的利益。

④以順天下:這裡是說聖王把天、地、人這“三才”融會貫通,以孝道治理天下,天下就會民心順從。以,用來。順,理順,治理好。

⑤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因此其教化不用嚴厲的態度就可以達到目的。

⑥其政不嚴而治:不用嚴厲的手段就可以使天下太平。治,平治,指天下安定太平。

【譯文】

人生於天地之間,當效法天經地義以為常道,而實踐力行。但是愛親之心,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知道的人很少。唯有聖明的首領,效法日出日落的規律,教民出作入息,夙興夜寐。利用地之宜,教民耕種五穀,生產孝養。以上法則,都是順乎天地自然之理,以治理天下。這種教化,合乎民眾的心理,民眾自然都樂意聽從,所以教化不待警戒而自成,政治不待嚴厲而自治。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①也,是故先之以博愛②,而民莫遺其親③,陳之於德義④,而民興行⑤。先之以敬讓⑥,而民不爭⑦;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⑨;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⑨。

【註釋】

①化民:使人民被感化。

②先之以博愛:率先實行博大的愛。先,指率先實行,帶頭去做。

③民莫遺其親:人民就不會拋棄其親人。

④陳之於德義:向人民陳述道德仁義。陳,陳述,講述。

⑤興行:奮起實行。

⑥先之以敬讓:率先實行恭敬謙讓。

⑦不爭:指不為獲得地位、錢財等而與人相爭。

⑧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以禮樂引導人民,則人民和順親睦。儒家認為,“禮”能使天地之間的萬物尊卑高下都有秩序,使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樂”使天地之間的萬物和諧,融洽共處。因此主張禮樂可以用來作為治理天下,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

孝之美—三才章第七(2)

⑨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曉示民眾什麼事情值得喜歡,什麼事情應該厭惡,人們知道有禁令而不去以身試法。

【譯文】

先代聖王,看到教育可以輔助政治、化民成俗,所以他以身作則,先例先行,倡導博愛,使民眾效法他的博愛精神先愛其親,因而莫有遺棄其親的人。宣揚道德和仁義,以感化民眾,民眾自然會興起力行。對人、對事,先實行敬謹和謙讓,以為天下民眾的表率,民眾自會效法他的敬讓,不會發生爭端。誘導民眾以禮樂教化,民眾自然就相親相敬,和平相處。再曉示民眾,使知為善當有慶賞,作惡當受刑罰,民眾自然曉得禁令的嚴重性而不敢違犯法紀了。

《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①。”

【註釋】

①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赫赫,指聲名隆重,大名鼎鼎,很有氣派的樣子。師,指太師,是週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中地位最高者,輔佐天子治理國家。尹,尹氏。師尹,指擔任太師的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