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小說都愕然。有人感慨於小說的結構,有人感慨於小說的奇妙構思,而我當初感慨的是人生之無常。
生命其實很脆弱,很多時候人似乎並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無論怎麼小心,有些劫難怎麼躲也躲它不過。這就是所謂飛來橫禍,是禍躲不過。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九江大橋掉下去的人和車,他們無論多麼謹小慎微也不會想到,幾十米下的江面上會有船要撞橋墩,而且這一撞就會把橋撞斷,就會要他們的命。
但是,總會有人大難不死。分析他們不死的原因,看起來都非常偶然。兩個河南人命大是因為“慢點慢點”這四個字。而小說中的人物的後一種結局緣於一個打錯的電話。一個電話耽誤的10秒鐘,使他從車禍的罹難者變為目擊者。
這似乎是偶然的力量。在這些事故中,偶然改變了事件的本質,使事件的演進完全改變了軌跡。
我們對於很多事物,習慣於尋找內在的邏輯關係。而且自以為聰明的我們不少時候能夠找到。比如你完全可以說河南人安全意識強,遵守交通規章,所有他們能大難不死。但是,因此就認為這就是必然,其實是似是而非的結論。
如果我們認為,年紀大的河南人及時的提醒來自生活經驗,那麼,為啥他偏偏會在這個時刻提醒?而小說中那個天知道哪裡打來的打錯的電話,必然性又在哪裡?於是對於這些充滿了神秘的事件,我們就只能把它歸結為偶然。
那麼主宰我們的到底是偶然呢還是必然?這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
其實,任何偶然之後都潛伏著某種必然,只是我們過去的尋找方法有誤。我們按照被固化的思維方式,從現實中去尋找必然,其結果往往會無功而返,最後不得不重新用偶然來做擋箭牌:所有不合乎邏輯或無法解釋的東西,統統歸於“偶然”二字。
但是,這樣的思考方法,讓我們無法深究事件背後的真相。你想,如果當意外來臨時,只能企盼“偶然”來保全自己,那麼,生命裡哪有那麼多如此及時的、打錯的電話呢?
2007…06…21
評論:
生命可堅強;可脆弱。
脆弱表現在偶然。
偶然和意外;正是脆弱的生命所無法抵擋的。
我們也只有看到這樣的例子時才會發發感慨。
當真活著的每一天還是感受到生命的堅強的,看看咱們讀了那麼多的書都沒自殺就曉得了。(波拉)
他們為啥命大?(2)
不論是偶然還是必然,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一星半點)
前幾天聽講座,說想要活的長,主要靠:謹慎,但不能偏左主義。我以前不會信什麼,現在才感覺,在發生事情的時候,老天會提示你,所以要小心。週二早晨,上班的時候,帶了好幾年的舍利子斷了,當時心情一下子變差,一天都很小心,過馬路、上班……感覺很不舒服。今天好多了,可能一切都過去了吧。最後說一句,命大,可能是因為他們心地善良……(靜)
命有天定啊,真是不能不信。(玫瑰之雨)
覃賢茂點評: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災難和幸運之間神奇的轉化,雖有其偶然性,但內在的統一和連貫,卻往往容易忽略。
這就是具有必然性的正義原則:為善即善,為惡即惡。
生命是偶然和缺乏意義的,但覺悟者卻可以用非常的方式為之尋找和賦予意義。
接著說他們為啥命大(1)
很多人不喜歡“報應”這個緣自佛教的詞彙。還有很多人甚至能舉出很多事例來證明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也不一定有惡報。其實,一葉障目的就是兩個字——耐性,我們太急功近利了。我們說因果,並不是你今天埋下了種子,明天就能結果,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立竿見影的事情?所以,陳毅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千真萬確。(提要)
早晨看電視,九江大橋事故中大難不死的兩位河南人又有了後續報道。
新聞講,當地政府為了表彰他們不顧個人安危,阻止後面車輛的見義勇為行為,獎勵他們25000元錢。但是,這兩位生活窘困的河南人(有說是三位)堅決不要。後來推辭不過,他們就把這比錢捐給了河南老家的學校。他們說,當初的行為再正常不過了,可不是為了錢。
在我看來,河南人在斷橋上阻止其他車輛前行,避免了更多車輛落水的行為雖然算善舉,但並非難能可貴。我相信,90%的人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