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的整個側面。
雖然在機頭和機尾也有弱區或盲區,但即便用肉眼判斷,角度也遠小於他過去看到過的所有類似方案。
大概只有30°。
也就是說,正兒八經能發揮預警探測功能的範圍,是左右各150°。
直接比競爭對手多了四分之一。
如果從實際空戰的角度考慮,多出來60°倒也未必就有什麼實際用途。
尤其對於主要使用者,也就是中小型國家來說,面對的威脅也大多來自單一方向。
但軍售市場也是市場,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那可就是絕殺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在擴充套件探測範圍的同時,保證其它層面的效能。
想到這裡,卡索雷停下了手中的筆:
「對於沒有機械動作結構的相控陣雷達來說,瞬時頻寬一般受限於陣列孔徑丶子陣大小和掃描角度……貴方給出的設計方案中,陣列孔徑和子陣大小相比同類產品沒有出現數量級的提高,那麼設定正負75°這樣大的掃描角,是否會影響到空間解析度和動態範圍?」
這個問題,有些出乎了範濟民的預料。
一個航空工程師能將這些訊號處理領域的知識脫口而出,顯然此前做過了不少功課。
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應付過去的。
因此,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低頭看了一眼面前的筆記本——
作為主要技術人員,範濟民自然知道問題的答案。
但他首先需要確認,關於雷達設計原理的部分,有哪些是現在就可以說的。
大概半分鐘後,範濟民推了推眼鏡,徐徐開口道:
「在『高明』雷達系統中,我們在子陣層面上使用真實時間延遲技術,取代了常規相控陣雷達中的移相器,從原理上避免了空間和時間色散對瞬時頻寬的影響。」
「實際上,我們的雷達之所以遠遠比國外的同型別產品更輕,從而可以使用簡化版本的天線支架,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延遲線不僅降低了天線陣面本身的重量,還減少了散熱和供能負荷……」
「如果卡索雷博士您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從原理上給您解釋一下時延相控陣列的數學模型……」
「……」
「不不不……我大概已經理解了……」
眼瞅著範濟民越講越來勁,甚至準備直接上數學原理,卡索雷當即表示敬謝不敏:
畢竟,對方能在這個階段就大大方方講出來的,恐怕是在教科書上都能找到的基礎理論。
現在只需要知道,華夏人用了一種代替移相器的新技術就足夠了。
重點在於,新技術的應用是否會給整個專案帶來額外風險。
而他也直截了當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範濟民則表現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在提出這個設計方案之前,我們就已經進行過了充分的原理和技術驗證,因此風險,以及研發週期絕對在可控範圍之內。」
聽到這前半句話,卡索雷還算是鬆了口氣。
但緊隨其後的內容,似乎就有點不太對勁了:
「當然,落實到專案上,不同的載機平臺會對鏈路噪聲丶方向圖特性丶時延誤差,以及線性調頻訊號的脈衝壓縮產生影響,如果想要獲得最最佳化的雷達效能,那就需要針對具體的的載機-雷達結合體進行精細化調整……」
「所以貴方的意思是……」
卡索雷的臉色嚴肅起來。
聽到對方的直球提問,範濟民合上面前的筆記本,也不再兜圈子,說出了自己……或者說是來自常浩南的要求:
「第一架原型機,需要在華夏生產,並進行完整試飛和裝置測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