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突破臨近空間
與此同時,華夏。
由於太空漁船計劃的特殊性,因此早在確定衛星入軌成功之後,負責發射任務本身的第二炮兵部隊就已經撤離了瓊省。
只留下常浩南他們這些技術人員,以及負責後勤工作的行政人員繼續跟進情況。
當然,現在一切都已經落下帷幕,所以他們也已經沒什麼需要跟進的了。
其實按照最初的計劃,早在昨天晚上,前方人員就應該分批從瓊省撤回到京城。
只不過,常浩南卻特地要求多留一天,準備去見見探空火箭發射場的負責人劉夢遠。
而周平建也以「考察低緯度火箭發射場選址」的理由,一併跟著留了下來。
「對了老周。」
就在一行人乘車前往發射場的途中,常浩南突然問道:
「我之前說的,讓你把整個專案的開銷整理一下……」
還沒等他問完,周平建就趕緊回答道:
「今天早上出發之前,我還專門打電話問過,他們說全都已經整理完成,這會兒應該已經發布到航天局的官方網站上面去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
「包括快舟一號的研發經費,還有之前兩次地面測試消耗的成本,也都已經做進去了?」
「我們是直接把發射任務中各個環節的成本列出來,然後再把金額前面的符號從人民幣換成美元公佈出去的。」
周平建嘿嘿一笑:
「簡單折算一下的話,不光快舟一號和模組化衛星的研發經費,甚至連神舟七號和天宮一號兩項任務的成本都能覆蓋進去……」
常浩南心說還是你們更心黑。
軍售過程中把y符號直接換d符號,他以前一直都是當段子聽的。
沒想到現在真讓自己趕著了。
而且您猜怎麼著?
nasa還得謝謝咱呢!
「說起來,常院士。」
過了一會兒之後,周平建看著遠處已經依稀可見的發射場地,心頭也突然泛起幾分好奇:
「瓊省的這個發射場雖然名字裡也帶著火箭倆字,但過去快三十年裡,發射過最大的東西就是起飛重量331kg的和平2號和285kg的織女三號,最多隻能把十來公斤重的探測儀送到一百公里左右高的地方,甚至連亞軌道都算不上……」
「而且就算國家未來在瓊省建設新的航天發射場,也必定會選擇一個靠近海岸線可以直接建造大型港口的的地方,您怎麼突然想起來去視察那裡的情況?」
常浩南則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回答:
「因為我下一步準備研究稀薄氣體動力學……」
這個理由顯然完全出乎周平建的預料。
以至於他稍微愣了一會兒,才終於反應過來:
「理論研究?」
「嗯……也不完全是。」
常浩南組織了一下語言:
「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後面的高超音速武器專案,但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一些和稀薄氣體有關的理論問題,那麼對於高超音速飛行器本身也會有所助益。」
周平建面露些許不解:
「可是我聽說,力學所在密雲那邊不是已經落地了一臺jf14超高速風洞麼?」
常浩南低頭略微思索片刻,然後輕輕搖了搖頭:
「最開始我確實也是準備靠jf14風洞完成全部前期驗證測試的,但在負責太空漁船專案的這段時間,我跟航天科工那邊的同志交流過不少次,發現高度50-150k範圍臨近空間的飛行狀況要比預想中複雜很多。」
「目前的jf14風洞只能還原高速度和高總溫,要想研究一般在大氣層內40k以下高度執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來說倒是足夠了,但對於飛行高度更高的跨大氣層飛行器來說,仍然欠缺很多關鍵的理論要素……」
他這句話說的十分雲淡風輕,但聽在對面的周平建耳朵裡,卻幾乎和一聲炸雷差不多:
「跨……跨大氣層飛行器?」
這有點一驚一乍的反應讓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識到對方應該是有點想多了。
「我指的不是空天兩用飛行器……至少現在還不是。」
他趕緊解釋道:
「從分類上講,只要是以相對長時間執行在臨近空間高度的,包括以火箭助推作為初段動力的全滑翔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甚至太空梭,都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