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孫燕來剛才的這番表態,其實是上級在本次任務開始之前就已經研究決定的。
共軌式反衛星武器的性質過於敏感,現在正是萬眾矚目的時候當然沒問題,但要是等個幾年熱度過去,難保美國人不會來一手歲月史書。
而如果這個專案一直作為半開放狀態處於活躍之中,那就可以時不時往裡面增加一些內容,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整個紀錄片什麼的敲打一下nasa。
至少可以提高對方顛倒黑白的難度。
本來是準備跟費用核算清單一起,後續釋出到國家航天局的官網上。
但既然現場正好有人提問,那倒不如大大方方說出來。
反而還能再蹭一波大熱度。
而在出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下一個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是一名滿臉絡腮鬍,明顯來自中東石油佬的記者:
「尊敬的局長先生,你剛剛提到了一項名為『離軌帆』的技術,但根據我的瞭解,儘管這是一種被動離軌的技術,相比消耗燃料的主動離軌成本更低,但仍然會佔據一部分任務載荷……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有強制力的國際機制,來推動各個國家做到這一點?」
相比於剛才那個新加坡女記者,這位的提問雖然沒什麼攻擊性,但反而更加敏感。
甚至讓孫燕來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間。
畢竟涉及到國際規則的制訂問題,很多事情就不是他這個航天局局長能拍板的了。
當然從好的方面考慮,這也說明在本次風波過後,已經開始有人下意識地把華夏航天的影響力列入到t1的範疇。
這是哪怕在神舟五號和六號成功時都從未發生過的情況。
因此,在思索了幾秒鐘後,孫燕來還是給出了一個相對比較有內容的回答:
「關於這一點,因為目前還處在構想設計階段,所以我暫時沒辦法給出一個完全確定的方案,包括離軌帆技術本身也還需要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但我們確實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國際軌道垃圾委員會』,對每年影響較大的太空垃圾威脅事件進行總結和評估,至於是否具有強制力……這是未來還需要與其它夥伴共同商定的細節。」
實際上,常浩南之前就提出過一個類似,但更加瘋狂的設想。
趁這次機會在航天系統內部成立一家國有控股公司,主營「太空垃圾保險」業務。
只要購買一份,那無論在衛星入軌以及未來的全壽命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任何的高危空間碎片,華夏方面都會代為負責清理。
有那麼點太空贖罪券的意思。
只可惜後來還是因為可行性比較低丶恐怕連歐洲人和俄國人都不會接受,所以最終沒有被擺在檯面上討論……
隨後的幾個問題,都相對中規中矩。
但眾人關注的焦點,卻明顯隨著太空漁船計劃的落幕,以及現場氣氛重新歸於冷靜而轉移到了華夏航天的未來發展方向上。
畢竟,稍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經過這樣一輪折騰,世界航天產業的發展格局即便不說是出現大規模洗牌,至少也會發生明顯的格局變動——
就像是世紀之交那些年的航空產業一樣。
1996年的時候,如果有人說華夏將會在未來10年內成為足以影響世界航空製造業格局的勝負手,那高低都得被當成是瘋了。
就算是在華夏和歐洲達成支線飛機適航互認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也最多就是意識到了前者在這方面的野心而已。
結果現在,航空動力集團已經能和斯奈克瑪,乃至於羅羅這樣的老巨頭平起平坐。
而華夏國內的航空公司也已經開始在客運航線中增加c808和c909兩個型號的佔比。
雖說航天和航空是兩個差別很大的產業,但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誰也不敢對此掉以輕心。
因此,很快就有人問道:
「從太空漁船任務的執行情況中可以看出,國際航天合作已經產生了全新的局面,比如歐洲航天局第一次在官方層面上與貴方展開資訊交流與合作……請問這是否會影響到華夏未來的航天發展計劃?」
這是一名來自華夏國際電視臺的記者,因此問題內容也是早就已經安排好的。
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候把節奏拉回到預設的軌道上。
而孫燕來也總算得著機會,可以稍稍喘上一口氣;
「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