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力學所方面始終沒有找到這一現象的理論解釋。
姜宗霖在報告最後還附上了自己的計算步驟,希望常浩南驗證一下是否存在錯誤。
後者親自演算了一次,確定整個過程並沒有太大問題,只有一些不會影響最終結果的初始引數設定問題……
「總溫不夠……」
看著眼前的計算結果,常浩南微微眯起眼睛,心下不免有些疑惑。
二階c-j方程的解析解法,已經經過了系統,以及他自己的多次演算的雙重認證,幾乎沒有出錯的可能。
況且如果是這麼底層的部分出問題,那整個爆轟驅動段的工作情況應該亂作一團才是,不可能像現在這麼嚴絲合縫,只有總溫一個資料對不上。
「既然理論正確,那就只能是工程或者操作上的問題……」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把檔案翻回到實驗部分最前面的「基礎設定」一節。
翻來覆去看了兩遍之後,一個大膽的猜想突然從腦海中跳了出來……
常浩南抓起桌邊的紅色電話,一開始本來想要打給剛剛送檔案過來的林元毅,但撥出幾個數字之後旋即又改變了主意。
他要說的內容裡不涉及具體資料,完全可以用保密專線直接聯絡力學所。
一陣嘟嘟的回鈴音之後,電話被接通。
「您好,這裡是科學院力學所。」
雖然聲音中帶著幾分藏不住的疲憊,但常浩南還是能聽出正是他要找的姜宗霖。
「姜研究員,我是常浩南。」
聽筒那邊瞬間傳出輕微的碰撞聲,似乎是原本坐著的人突然站起身來,不小心碰掉了什麼東西的樣子。
「常院士,您說。」
「你們提交上來的那份報告,我剛才已經看過了。」
常浩南直接切入正題:
「我確認一下,你們目前進行的應該只是爆轟驅動段本身的測試?」
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另一邊的姜宗霖有些發懵,過了幾秒鐘後才怔怔地開口:
「嗯……沒錯。」
「那原本應該是被驅動段和噴口的位置,你們設定了什麼模擬負荷?」
常浩南繼續問道。
這會兒姜宗霖也差不多完全清醒了過來,馬上回答道:
「一個氣體迴圈設施……風洞工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到一部分高純度的稀有氣體,這東西咱們國內目前還不能生產,進口價格很貴而且供貨量有限,所以在測試過程中我們都是收集起來迴圈使用。」
說完之後,他又試探著詢問:
「常院士,您這是已經……想明白出問題的原因了?」
「呼——」
在聽到姜宗霖回答的那一刻,常浩南稍微鬆了口氣——
剛好能和自己前面的推測對上。
當然,從科學上講,僅僅這樣還不能證明什麼。
於是,他趕緊囑咐道:
「我現在還不能100確定,但已經有了些頭緒……你們現在把迴圈裝置拆掉,換一個模擬載荷上去,然後用最開始的計算出來的那一套引數,再進行一次實驗!」
這個要求,顯然有些出乎姜宗霖的預料:
「這……」
眼見他還有些猶豫,常浩南只好進一步解釋:
「風洞的主要工質是氮氣和氧氣,這兩種氣體的電離電位很高,所以過去的任何風洞幾乎都不會導致他們解離,但jf16的氣體總溫超過8000k,已經足夠產生電子和帶電離子,從而形成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本身就有著很大的電導率,那一瞬間的氣體流速又在非常誇張的6000/s以上,再加上你們設定的氣體迴圈裝置……姜研究員,你覺得整個風洞系統會怎麼樣?」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姜宗霖馬上就領會了常浩南的意思:
「風洞相當於一個發電機?」
「沒錯……」
常浩南迴答道:
「而且還是用磁流體發電的發電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