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常浩南簡單回顧了一下,發現從杜義山一個電話把自己從東萊叫回來之後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半個月,但確實沒有人跟自己明確地說過讓他參加的那個“儀式”具體是個什麼東西。 弄了半天結果是個頒獎典禮。 自從重生到現在差不多一年時間,雖然他已經做出來了不少成績,航空工業系統乃至軍隊給的榮譽也拿了不少,但這種正兒八經需要舉辦一個典禮的,也不過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慶祝獵蝠行動的那次。 說來也巧,當時常浩南也是一直被矇在鼓裡,直到被丁高恆拉到現場之後,才得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看來成傳統了。 兩名工作人員和杜義山都沒有回答常浩南這個驚訝之下脫口而出的問題,而是帶著他來到了唐林天的辦公室,把一個裝裱精美的正紅色信封鄭重地交給了他。 顯然,這是要把開獎的驚喜留給獲獎者本人。 信封表面並沒有寫出獎項的名字,但常浩南在拆開之前卻注意到右下角用兩行小字印著發出這個信封的機構—— 共青團zy和全國青年聯合會。 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在很多人看來,這兩個名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可能不太足。 但是在體制內,尤其是機關和科研單位中,還是相當有地位的。 能讓這兩家聯合發的獎項…… 常浩南心中已然有了些許猜測。 90年代的信封還沒有後世常見的快拆設計,於是他從唐林天的筆筒裡拿起一把拆信刀,動作飛快地割開了信封。 裡面是一本紅皮的證書,以及一封邀請函。 證書上面印著共青團的團徽,還有兩行燙金的細瘦字型: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證書 證書裡面的內容言簡意賅。 “授予常浩南同志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無需任何其他說明,也沒有什麼“特發此證,以資鼓勵”之類的套話。 根本不需要。 十五個字,足以體現這本證書的含金量。 儘管單看頒發機構的級別,那麼之前他領到的那枚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並不落於下風。 但這畢竟是個正兒八經的獎章,而且還是能大大方方說出去的那種。 這一瞬間,辦公室裡面的另外四個人都聽到了常浩南猛然加重的呼吸聲。 誰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仍然保持完全的平靜。 別說什麼兩世為人。 上輩子他活了四十多歲,獲得的最高榮譽也就是研究所級別頒發的一個優秀研究員而已。 大佬們面對榮譽表現淡薄,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因為常人眼裡很重要的榮譽對於他們來說不值一提罷了。 為什麼諾貝爾獎一定要在開獎之前幾分鐘才通知到本人?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獲獎者提前知道之後四處炫耀,破壞掉諾獎的逼格。 實際上,在今天之前,常浩南確實預估過自己或許會因為去年對諸多專案做出的貢獻而拿個什麼獎,但充其量也就是在航空工業系統,最多國防科工委系統內部想想。 直接衝到五四獎章這個規格,確實有點意外之喜的意思了。 要知道1997年是這個獎的第一次頒發。 雖然沒有任何規定說第一屆就比後面的更高貴,但是從史學角度而言,首屆得主的名頭還是比較有價值的。 況且相比於後來動輒二三十人的龐大規模,前面幾年的獲獎人數通常只有五六個而已。 不過常浩南的人生經驗畢竟豐富,在最初的驚喜和興奮過後,還是很快做了兩個深呼吸,讓自己稍稍平靜下來,然後抬起頭。 “感謝二位專程過來,我記得剛剛還說有一個東西需要我簽字?” “沒錯,邀請函後面有個回執,您簽好字,確定能否出席之後交給我們就好,如果出席的話,最好提前兩小時左右到達會場,到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引導您到後臺就位。” “沒問題。” 常浩南把邀請函翻到最後,在“確認參加”選項上打了個勾,然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開玩笑,杜義山把他專程叫回來不就是為了這件事,怎麼可能有不參加的道理。 簽字過後,很快送走了兩名前來報喜的工作人員。 常浩南把獎狀和邀請函重新裝回信封,並小心地放進包裡。 “怎麼樣,這趟把你叫回來,沒虧著你吧?” 從杜義山老神在在的神態來看,他顯然是一早就知道的,只不過為了給常浩南留出一個驚喜,所以才沒有說明。 而之前唐林天估計是下意識覺得杜義山肯定已經說過了,所以才跟後者打了半天啞謎。 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常浩南迴來之後第一次見到唐林天的時候,對方會有那種表現了。 第一屆五四獎章是沒有設集體獎的。 所以獲獎個人所在單位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關注點。 常浩南要是能在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替學校多說上幾句好話,哪怕帶不來什麼直觀的好處,至少也能給所有與會者留下個不錯的第一印象。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