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0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

跟之前幾次一樣,給常浩南安排的獲獎理由,明面上主要集中在新舟60專案、飛機防除冰系統設計和控制理論研究三個方面。 前者是他一直以來對外宣稱自己參與的專案,而後兩者的成果甚至已經產生了不少國際影響力。 這樣既無需透露他在軍工領域所做出的真正貢獻,又不至於讓這個獎變得過於突兀。 當然,能玩這種花活主要也是得益於常浩南這一年來完成的工作確實多到離譜,以至於隨便從中拎出無需保密的一部分仍然能撐得起各種榮譽。 雖然在華夏和歐洲之間的一攬子協議簽訂之後,他就一直忙於電子戰吊艙和電戰飛機的相關工作,並未再深入參與後續相對繁雜平淡的行政工作,但是從國防科工委那邊傳過來的隻言片語中也不難得知專案的大體進展。 更重要的是,由於華夏和歐洲兩方的配合,波音與麥道的兼併在宣佈近五個月之後仍然未能出現實質性的推進,今年年初時因為這個訊息而被拉高的波音公司股價也因此而逐漸下行,甚至即將回落到去年12月初的狀態。 這對於身上揹著股價kpi的波音公司ceo菲爾·康迪特來說絕對不是個好訊息。 而一直拖下去對於已經半死不活,急需波音資金救命的麥道而言同樣非常難受,從滬飛那邊反應的情況來看,很多麥道的工作人員已經出現了無法足額領到薪水的情況,國防科工委也已經組織力量,趁著這最後的機會盡可能保留md90相關的技術資料。 雖然這個專案大機率是沒辦法再繼續下去了,但作為一種起飛重量70餘噸的、相當於90年代主流水平的幹線客機,裡面還是有很多技術細節值得目前的華夏鑽研學習的。 舞臺側面的幕布緩緩拉開,常浩南從一片黑暗中現身,緩步走到臺前的聚光燈下面。 儘管這一獎項的名字裡面帶著“青年”,但根據一般的國際通行定義,40歲以下都可以被納入青年的範疇,因此其它幾個獲獎者基本都是30多歲的樣子。 饒是場下的觀眾們在開幕之前就已經領到了人手一份的獲獎者事蹟說明,但真切地看到常浩南在臺上時,還是有一種不太真實的虛幻感。 二十出頭的他一出場,甚至直接把另外幾人襯托的有點不像是“青年”了。 另一位獲獎者宋芳蓉雖然也只有24歲,但由於工作環境的艱苦,看上去要比22歲的常浩南成熟許多。 更何況在宣讀名單的時候,常浩南的頭銜竟然直接就是學生。 這次頒獎從一開始定下的基調就是給年輕人的舞臺,所以大家的崗位倒是都比較平凡。 工程師、代課教師、技工、班長…… 但“學生”在這裡面還是多少有點亮眼。 也就是說,剛剛主持人在臺上唸的那些成績,竟然是人家在出社會之前就取得的…… 而舉辦方顯然已經考慮到了觀眾的這種感覺。 或者不如說,他們專門為觀眾強化了這種感覺。 因為常浩南出場的時候,作為背景的一塊螢幕上,直接打出了“少年強則國強”的標語,一竿子把他打回了少年組的分類…… 會場之內掌聲雷動,伴隨著《成功之路》交響曲的音樂旋律。 但是他仍然能清晰地聽到從自己胸口傳來的心跳聲。 從一開始的急促,到後來的慢慢平緩。 當常浩南走到舞臺最中央時,他的內心反而歸於了一片寧靜。 緊接著就是每個人發表的簡短感言。 常浩南也理解了為何要把這個環節的時間壓縮到總計二十分鐘左右。 因為獲獎者的文化水平以及表達能力各異,讓每個人在臺上來個十幾分鐘的長篇大論,哪怕在有提詞器的情況下也不太現實。 以至於到了常浩南這裡,時間竟然還比預期多出來了幾分鐘。 或許是臨場應變,也或許是專門為他這個最年輕獲獎者安排的小驚喜,總之,在他發表完例行的一番感謝,離開講臺準備等待領獎的時候,主持人竟然多向他問了一個問題。 “在剛剛宣讀獲獎者名單的時候,我就注意到,臺下有很多同志都驚訝於您的年齡,尤其是很多家裡有孩子的同志,一定想知道您是如何成長的,能不能向我們講述一下這個過程?” 其實從春節晚會的風格就能看出來,90年代這類典禮儀式的風格,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甚至可以說是散漫的,更何況今天這個表彰大會並沒有現場直播,所以臨時加個問題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 對於這種問題,也沒什麼標準的回答,只要不整出大方向上的錯誤就行。 於是常浩南定了定神,重新拿起已經被放在臺上的話筒。 “上高中的時候,我的理想其實是成為一名飛行員,可惜在招飛的時候雖然體測過關,但複查的時候還是因為牙齒方面的一個小問題被刷下去了。” “最後我沒辦法,只能選擇正常參加高考統招,這才來到了京航……”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