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常浩南顯然是有些多慮了。 聽到他的話之後,魏永明幾乎馬上就想好了後面要怎麼辦: “如果一到兩年之內能在數值計算的方法上取得突破,我都有辦法說服專案組繼續留在這個方向上。” “哦?” 常浩南一聽這個倒是來了興趣: “你們這個專案,還有跟鑄造工藝無關的其它部分?” 能做出這種表態,顯然他手裡還有著足以用來應付中期稽核的成果。 而且不需要常浩南的那個軟體也能完成。 當然這也是乙方的通常套路—— 進度不能一次性全都抖落出去,必須得細水長流,捏在手裡一部分以防萬一。 就好比寫作,存稿不能一次性全發出去,需要留一點在手裡以防卡文或者有急事,否則就會像某些作者一樣,必須在開會間隙掏出手機來碼字以防斷更。 “嗯……也不能算是無關,我們準備給這兩個專案用到的裝置做一個能完全自主運營維護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回去以後可以調整一下優先順序,把這件事情放到前面來做,大概能爭取到至少一年的時間。” 魏永明直接就是一個語出驚人,他這個事情如果真能做成,影響力恐怕跟常浩南剛剛說的新軟體在同一個水平: “我這兩年考察過不少國內廠家用的數控機床,發現老外的工控軟體很多都是在系統層面上對我們鎖許可權,哪怕咱們不考慮售後問題也很難解開,購買裝置的合同裡也全都是霸王條款,很多明明找個技術員都能解決的問題,必須花大價錢請他們的工程師從國外飛過來處理,每一次就是幾千上萬美元的支出,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前兩年因為巨硬windows95中文版的釋出,咱們在桌面端作業系統上已經敗下一局,而嵌入式作業系統雖然不太起眼,但對於生產生活的影響實際更大,絕對不能再把這塊東西拱手讓人了。” 說到後面,魏永明的語氣中帶上了一些沉痛。 “自主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基於linux的?” 常浩南對於程式碼這塊,最多隻能算是瞭解,太深奧的東西是不懂的,但是從後來的歷史發展看,linux絕對是個好東西,到2020年代,幾乎所有嵌入式系統都被統一成了win和linux兩條路線。 談到自己最熟悉的領域,魏永明頓時又來了精神: “不完全是,目前的linux作為嵌入式系統缺陷很多,最無法克服的是,一些工控裝置並沒有安裝記憶體管理單元,而linux沒辦法在這些裝置上執行,此外一些安裝了mips或者arm架構處理器的裝置,對於linux的適應性也不好,所以我們的計劃是依託linux即將釋出的2.0版本作為核心原始檔,專門針對微控制領域設計一個新的系統。” 當他說到這裡的時候,常浩南猛地想起了自己為何會對對方的名字非常熟悉。 魏永明,華夏第一個支援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嵌入式作業系統,minigui的開發者。 很多工控裝置、醫療儀器和tob的終端都使用這個系統。 前世他在缺乏外部支援的情況下,依然於1998年完成了minigui的初步開發,如今依託精工計劃這個平臺,顯然更是大有可為。 “作業系統這方面,我不是專家。” 常浩南自然不可能把心中所想說出來,那就成跳大神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把魏永明留在精工計劃的框架內,而不是放出去單打獨鬥: “但如果你們的新系統能在微細電火花加工和熔模精鑄這兩個方向取得使用者的認可,那我很願意把它整體納入到精工計劃的框架中來,這樣後面計劃內涉及到的終端裝置,都可以選擇使用你們的新系統來規避國外廠商的歧視性政策,以及可能的制裁。” 對於一個作業系統而言,軟體生態的重要性至少不會弱於系統本身。 就比如桌面端系統,在常浩南重生之前,他們機構內的電腦都已經從windows換成了國產的kylinos,但最早的時候,由於大量軟體並沒有做過linux適配,因此很還得額外再帶一臺私人的windows電腦才能正常開展工作。 桌面端的事情,常浩南如今還影響不到,但90年代末這會,國內的工控軟體行業還處在萌芽階段,如果能透過精工計劃引導頭部使用者選擇,或者至少是相容國產系統,對於日後的發展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甚至於未來的硬體行業也可以這麼搞! “真能如此的話,那就太感謝常總您了。” 常浩南的承諾對於魏永明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實際上,自從他幾年前開始關注自由軟體和linux作業系統的時候,就一直有自己在其基礎上設計新系統的想法,只是苦於條件不足而進展很慢,直到今年年初參與到這個專案中之後,才獲得了一個足夠高度的平臺來做這件事。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