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奉畑說到只有不足兩個月的準備時間時,不少人的表情又變成了惋惜。 雖然上航展的飛機並不一定要定型,實際上把正在試飛過程中的型號拿出來展示幾乎是世界各國都在做的慣例,但再怎麼說也還是得保證型號具備基本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本來是露臉的事,萬一把屁股露出來就不好了。 然而現在已經是9月中旬,他們連改進型渦噴14的原型機都還沒開始製造。 看上去似乎很難趕上…… 但沒有人甘心。 要是沒人提也就罷了,但剛剛常浩南把參加航展的事情說出來之後,這個想法已經在所有人的腦中紮了根。 “我覺得,常浩南同志的想法,完全可行。” 許久之後,房間另一端的副總設計師柳明第一個開口表態: “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做兩手準備。” “如果改進後的渦噴14測試工作一切順利,那麼在裝機之後至少還能趕上航展的尾巴,足夠我們進行一次飛行表演。” 聽到這句話,606所這邊的人紛紛露出了有些尷尬的表情。 “一切順利”這四個字,在華夏的航空動力領域根本就沒發生過。 雖然這一次的改進工作在強力外援的幫助下進度很快,但大家設定的預期都還是比較現實的。 不過柳明自然還準備了第二套方案: “另外,就算改進型渦噴14的測試工作到那時候還沒完成,我們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用老型號發動機把飛機轉場過去進行地面展示,也算是能給咱們華夏爭上這口氣。” 會議室裡的氣氛頓時再一次活泛起來。 “這樣應該可行……” “確實,原來的渦噴14如果只是進行轉場飛行還是沒問題的……” “地面展示那也是到場了,至少說明咱們哪怕沒了美國人幫忙,也還是能把飛機造出來……” 大家都是搞軍工的人,對於眼下的局面多少都有些瞭解。 年初的那次衝突,面對處在頂峰狀態的強敵,我們確實落入了下風。 所以現在更需要一個機會,來鼓舞民心和士氣。 香洲航展顯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楊奉畑也轉頭看向常浩南: “你覺得怎麼樣?” 常浩南的打算自然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發動機的模擬測試,然後一步到位去搞飛行表演。 但他一向不喜歡把話說得太滿,而且柳明提出來的方案也考慮到了各種情況,並沒有什麼問題,因此還是點了點頭: “咱們要做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停頓了大概一秒鐘之後,他又繼續解釋道: “也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進行新渦噴14發動機的原型機生產和試驗工作,但也要做好只能進行地面展示的心理建設。” 楊奉畑、柳明和閻忠誠幾人簡單交流了一下,也紛紛表示贊同。 “那麼,這件事情由我來和上級進行溝通。”楊奉畑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606所方面注意跟410廠的對接,兩臺測試用原型機的生產進度需要提上來。” 閻忠誠把剛剛簽好的檔案交給旁邊的秘書,然後站起身: “沒問題,因為這次改進只涉及到壓氣機部分,所以410廠只需要按照新的方案重新制造壓氣機部分就可以,對接工作由我親自來辦。” “……” 隨著一條條指令的發出,整個八三工程專案組又重新開始忙碌起來。 按照楊奉畑和閻忠誠的意思,原型機生產階段其實並不需要常浩南做什麼,所以他可以休息幾天。 畢竟任何人都能看出來,這段連軸轉的日子裡,工作量最大的其實是他自己。 “你現在可是咱們八三工程的大功臣,要是把你給累壞了,老杜怕是要找我來拼命咯。” 楊奉畑端著茶杯,樂呵呵地對常浩南說道。 自從接手負責八三工程開始,他已經有將近十年時間沒有像最近這段日子一樣高興和輕鬆過了。 雖然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就發現了機翼和發動機的兩處設計缺陷,但是因為常浩南的存在,問題解決起來也是乾脆利落。 常浩南並沒有拒絕兩位前輩的好意,但他還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 “休息兩天是沒問題,但我還是想找個時間,去410廠看一看航發的生產製造過程。” 上一世他並沒有接觸過太多有關航空製造領域的知識。 作為一個軍工螺絲釘,這自然無可厚非,他本來也只需要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即可。 但如今,隨著他對於整個華夏航空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需要關注的東西自然也要越來越多。 當然,對於原來的渦噴14來說,製造工藝和材料水平都還算不上短板——畢竟還有更落後的設計水平兜底。 但對於改進之後的渦噴14,以及未來必定要攻克的渦扇10來說,生產製造都是一個完全逃不開的問題。 必須未雨綢繆才行。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