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改進設計方案沒有問題之後,閻忠誠在確認生產兩臺改進型渦噴14發動機原型機的檔案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前面所說,由於多級軸流壓氣機結構非常複雜,即便是常浩南,也沒有辦法對結構完整、未經模型簡化的噴氣式發動機進行精確的計算模擬。 所以這個涅盤重生的全新渦噴14效能具體如何,還是要經過一系列測試才能知道。 而這兩臺代號分別為0和0的原型機,就是為了進行高空臺和空中臺測試而分別生產的。 一般來說,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短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好在經過大改的渦噴14終究還是渦噴14,雖然該測的專案一個都少不了,但是測試流程肯定會比一臺真正的全新發動機更快。 “算算時間的話……” 常浩南一愣,隨後意識到自己甚至不知道今天是幾號。 習慣確實是一件可怕的東西。 因為過去十幾年中都是直接抓起手機看日期,因此即便已經重生了幾個月的時間,但他還是經常忘掉具體的日期。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在沒窗戶的機房裡連續加班,更是讓他幾乎連白天黑夜的概念也一併失去了。 想到這裡,常浩南轉過頭,準備看一眼掛在後面的日曆。 而此時姚夢娜正站在他的身後,恰好也正在朝這邊投來目光。 於是二人對視了一眼。 對方的身高几乎跟他相仿,完全遮住了視線。 不過還沒等常浩南調整位置,姚夢娜便好像知道他想要做什麼一樣低下了頭。 今天是9月13號。 常浩南在腦海中飛速過了一下地面和空中模擬的基本流程,以及每個專案預計要消耗多長時間。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應該還能趕得上……” 因為思考得過於專注,他甚至沒注意到自己把心中的想法給小聲說了出來。 “什麼趕得上?” 站在旁邊的楊奉畑用有些疑惑的語氣問道: “如果你說的是定型節點,那還有將近兩年時間,以你加入專案之後的效率,應該不是問題,所以就不要擔心了。” 說完還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示意他完全可以放寬心。 楊奉畑所說的定型自然是指設計定型。 按照四部委1995年頒發的《常規武器裝備研製程式》,常規武器裝備研製分為論證階段、方案論證、工程研製階段、設計定型階段和生產定型階段。 常浩南他們現在所處的就是工程研製階段。 而一般情況下,設計定型完成之後,就可以開始安排小批次試生產並裝備部隊。 至於生產定型則是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並解決問題之後才能完成的,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節點。 考慮到生產工藝這種東西,有些時候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 因此實際操作中,很多武器裝備型號的小批次生產其實一點都不“小”,甚至會出現已經走完整個生命週期退出現役但還沒完成生產定型的情況。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專案走到設計定型階段的時候,基本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 周遭其他人也紛紛投來了肯定和讚許的目光。 如果說修改機翼設計還只是讓他在601所範圍內有了些知名度的話,那這次對渦噴14的設計修改,則是把常浩南這個名字幾乎傳遍了整個八三工程的專案組。 “呃……不,設計定型確實沒太大問題。”常浩南搖了搖頭,表示自己考慮的並不是這個: “我在想,如果渦噴14的測試結果足夠順利的話,殲8-3是不是能趕上今年的航展?” 沒錯,這才是常浩南從一開始就緊盯著八三工程專案進度的最主要原因。 香洲航展,也就是華夏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日後會成為位列世界前四的六大航展之一。 但一開始申報這個航展的時候,核心出發點其實是人口才90萬出頭的香洲市,想要申請建設一個有4000米長度跑道的超規格機場。 那總得有個理由才行。 結果是金灣國際機場順利建成,但作為由頭的航展反倒1995年才得到正式批覆。 以至於國內的航空單位對此幾乎毫無準備,最後只派了一架殲7mg,也就是殲7e的出口型進行飛行表演,以及一架年初才首飛的殲8iim進行地面展示。 不過即便如此,常浩南也還清晰地記得,當初自己和一眾同學在雜誌上看到那架殲8iim時候的興奮和激動。 畢竟這架使用俄製航電的飛機可以和蘇27一樣發射r27空空導彈。 後來等到參加工作,才知道原本還安排了殲8iim的飛行表演,但參展機在轉場飛行到香洲的過程中左側發動機空中停車,不得不前往江城迫降,最後改由另一架飛機臨時頂上,飛行表演自然也被取消。 一直到1998年的第二屆航展,殲8iim才和被稱為fbc1的殲轟7一同補上了這次遲到的表演。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