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章 海軍航空兵

在跟梁卓平簡單寒暄一番之後,常浩南便找了個理由脫身,去分別找海空軍方面的代表聊了聊。 你說一起聊?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雖然像是本子那樣陸海軍之間連擰螺絲的方向都要有所區別的情況屬於極其罕見的特例,但是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軍隊這種地方總歸要爭個高下,因此不同軍種的同行之間多少都會有點火藥味。 特戰如此、航空兵如此,就連炊事班也是如此。 空軍的接機單位是航空兵一師三團。 這支部隊過去就裝備殲8e,駐地距離盛京又近,被選為00批新飛機的試用單位並不算讓人意外。 帶隊的飛行員叫鄭良群,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擔任一師的副師長,這次是專門為了這批新飛機而重新回到老部隊擔任整個換裝任務的總指揮。 而海軍的接機單位還是比較讓常浩南意外的。 海航9師25團。 當聽到這個番號的時候,常浩南直接愣了一下。 “竟然是你們。” 幾乎是脫口而出。 不過他下意識的話顯然引起了一些歧義: 負責接機的兩名飛行員有些尷尬地對視了一眼: “請設計師同志放心,我們保證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好飛機!” “呃……” 這個反應讓常浩南有那麼一瞬間感覺摸不到頭腦。 不過隨後他就反應了過來。 就在幾個月前,這支部隊和另外一支兄弟部隊在聯合演訓的過程中,有兩架殲8b因為天氣原因相撞墜毀。 對方大概以為他剛剛是在說這件事情。 這種誤會自然要解釋一下,不過又不能說出真實的原因—— 那件事情畢竟還沒發生。 而且,常浩南也不會讓它發生。 最終他花費半秒鐘時間找到了另一個合理解釋: “我相信飛行員會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飛機,只是沒想到會是離盛京最遠的你們師過來接裝。” 25團駐紮在瓊州陵水機場,高鹽高溼的環境惡劣不說,和製造廠之間的距離也幾乎是全國最遠的。 新機型在試用過程中,部隊多少會需要廠家提供技術支援,還可能涉及到一些急用零備件的運輸,而這個年代的交通物流遠沒有後世發達,所以哪怕不完全是就近原則,也一般不會選擇相距太遠的部隊。 這句話果然讓兩名飛行員重新放鬆了下來: “沒辦法,我們團是海軍航空兵裡面飛殲8最好的,而且南海方向也急需航程更遠的飛機。” “伱們更關注這架飛機的航程?” 常浩南感到有些意外。 實際上,得益於經過重新設計、油耗更低的渦噴14a發動機,以及為了配平而增加的一百多公斤燃油,設計定型狀態下的殲8c在掛三個副油箱的狀態下,能夠達到3000公里左右的最大航程。 這個數字雖然距離蘇27sk的4000公里還有不小差距,但殲8c還有後者不具備的空中受油能力,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就可以把航程拓展到同樣的4000公里左右。 對於過去只生產過短腿飛機的華夏航空工業來說,這其實也是個巨大的進步。 只不過解放軍目前的空中加油能力只能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轟油6在稍微遠一點的距離上甚至都喂不飽一架殲8c,更沒有建立空中加油區的經驗,所以航程方面的優勢被飛行效能和機載武器系統方面的巨大提升給掩蓋住了。 剛剛的幾名空軍飛行員提到更多的也是珠海航展上令人驚豔的飛行效能,以及被正式命名為1472的新型雷達搭配霹靂11之後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當然,我們主要的對手是安南裝備的蘇22m3,這種飛機空戰效能一般,但他們的機場距離更近,很多時候我們飛過去,呆不了多長時間就要返航,水面艦艇部隊的同志們已經和我們抱怨過很多次了,他們需要強有力的空中支援作為後盾。” “原來如此。”常浩南瞭然地點了點頭。 以南海方向的情況而言,只靠提高陵水機場駐紮飛機的航程是很難解決的,就算裝備了蘇27/30或者未來的殲11,也很難覆蓋整個海域範圍,並且長時間飛行對於飛行員的精力和體力而言也是個挑戰。 還是要修建更靠近前方的島嶼機場,或者航空母艦上的艦載固定翼航空兵才行。 所以他很快轉移了話題: “除了航程和飛行效能之外呢?還有沒有什麼你們認為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個甲方,收集反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者其實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他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嗯……” 其中一名稍微年輕一些的飛行員猶豫了一下,但最後還是開口回答道: “我想,或許需要一種新的雙座飛機。” “我們有很多飛行員,在進入作戰部隊之前甚至沒經歷過超音速飛行,而殲8又是一種單座飛機,所以很多東西只能靠地面教學和自己摸索……”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