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機上,總算空出時間的常浩南蓋上毛毯,從穿著軍裝的空乘小姐姐手裡接過一杯果汁。 姚夢娜直接回了學校,並沒有跟著一起前往蓉城—— 既然是做專案,那必定少不了年末總結之類的案頭工作。 而以他現在的地位,這些活肯定是不用自己乾的。 就只能辛苦一下師姐了。 於是無事可做的常浩南準備總結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穫。 因為精工計劃的順利開展,以及磨粒流加工裝置投入使用,112廠和601所得以從專案經費中名正言順地拿出一筆6萬元的資金作為提成,獎勵給了他本人。 此外,在離開之前,楊奉畑又專門找上他,表示總公司方面給的嘉獎實在不足以服眾,自己會繼續向上面申請符合後者所做貢獻的榮譽。 儘管常浩南並不會因為這些身外之物就改變自己已經定下來的計劃,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拉攏人心這方面,楊奉畑顯然是有一手的。 在八三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盛京的112廠和601所除了要搞十一號工程這個包括至少3-4個子型號的大活之外,還同時在對一種隱身飛翼式無人機進行技術預研。 這是一個自籌資金的專案,相比於殲7f而言經費當然寬裕很多,但考慮到其相當宏大的目標,不難預料會面對諸多困難。 而如果能獲得一個強力外援的幫助,這兩個專案的進度顯然都會加快很多。 除了物質獎勵和那個微不足道的嘉獎之外,對於常浩南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系統。 或許是由於精工計劃折騰出來的動靜實在太大,這次他直接獲得了高達125點科研點數,以及大量經驗值,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經驗值: 【科研點數:500 理論水平:lv2(3500/) 工程經驗:lv2(1000/) 管理能力:lv2(0/) 綜合能力:lv2 正在進展的專案:0 可以開展的專案:2】 在理論、工程和管理等級都升級到2級之後,系統的綜合能力評定也隨之提升了一級。 明面上能夠看到的好處是,現在可以同時開展兩個專案了。 但常浩南可是還記得,在自己剛剛重生時,曾經帶著些許惡作劇般的心思想過讓系統幫著設計一架殲20。 當時得到的回應是【能力等級不足,且不存在關於該專案的可用構想】 也就是說,要想開展一個專案,除了有一個閉環且可行的思路之外,對於系統的等級也是有要求的。 只不過後來他的研究一直都比較腳踏實地,所以沒再見過同樣的提示罷了。 但隨著他逐漸開始接觸以三代機為代表的更高階研究內容,綜合能力的提升顯然會帶來不少好處。 …… 幾小時後,圖154降落在了蓉城雙流機場的跑道上。 對於重生前生活工作了十幾年的川省,常浩南自然是有感情的。 但他其實沒怎麼來過蓉城,反而是現在還沒升格成直轄市的山城去的多一些。 好在611所直接派了盧育英來接機。 當常浩南被對方帶著,看到那輛長得和bj212吉普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尾部稍微加長了一些的車時,不由得感嘆航空工業系統內部或許存在著某種默契。 沒想到盧育英聽了他的想法之後,卻笑著擺了擺手頭: “小常同志,這次你可看走眼了,這不是一輛bj212。” “哦?” 常浩南對於車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某幾個如雷貫耳的品牌上。 但畢竟前往611所的路途不近,確實需要一些話題打發時間,而且從對方的語氣中不難猜出這輛車可能出自過去的某個三線工廠,那是一段他並未曾經歷過但頗有興趣的歷史,因此並不介意聽一聽與之相關的介紹。 盧育英拍了拍面前的駕駛臺,回頭對常浩南解釋道: “這個車叫jc121a,是我們川省本地生產的,叫野馬白露牌,仿製的是bj121,省裡面不少公務用車都是這個型號,或者更好點的jc212。” “本地生產……難道是你們611所或者132廠……” 常浩南說話的同時緊了緊身上裹著的大衣。 這輛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的車跑起來漏風不說,還沒有取暖裝置,只能靠人來硬抗這蜀地冬天的溼冷。 他前世當然已經習慣了這種氣候,但現在這具身體還是第一次到長江流域過冬,仍然很不習慣。 “那倒不是。” 見他這副樣子,盧育英從不知道哪掏出一副手套遞了過來,示意常浩南戴上: “野馬白露是當年蓉城汽車修理廠牽頭,聯合4家汽車製造和維修企業一起搞的,不過132廠在最困難的那幾年,給他們生產過一些零部件。” “九零年之前,輕型汽車廠的發展勢頭一直不錯,可惜最近幾年,國外的好車不斷進來,還搞了合資生產,價格也越來越低,這種雜牌子已經很難賣出去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