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大多數人所謂的謙卑,只是小我企圖在說服我們,人太渺小而不足以影響自己周遭發生的事物。甘乃迪是可能讓公司關門倒閉的,因為他有那麼大的力量——你也一樣。現在,關鍵在於要運用力量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在此,你單純的心智可以鼓舞你明白:在你所見到的所有事物中,你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你選擇什麼,都會影響到整體。”

“可是為那些倒閉了的公司工作的人呢?只因為甘乃迪害怕銀行存款增加,他們就失業了!”

“他們也是跟著甘乃迪一起在作選擇,要知道沒有任何人是單獨選擇的。”

“可是怎麼會有人想要選擇失業呢?”

“可能與甘乃迪想要有金錢困境一樣類似的理由。”究主平靜地回答,然而彼得仍然無法信服。

“你是說,我可以阻止這世界所有的麻煩——戰爭與疾病——如果我去選擇的話?”

“基本上是的,如果你的願望夠深入。記得嗎?甘乃迪告訴過我們:當他在潛意識處理過有關父母及金錢的關係之後,他的客戶就增加了!還有,在你釋放掉對女人的恐怖想法之後,你與潔西的感情就改善了。”究主所說的是在我缺席三星期之中所發生的事。“在一個月當中,你已經見到,當內心作了新的選擇之後,外在的世界也跟著有好多的改變。而這些只不過是處理到潛意識而已——等到更深入無意識時,你再看看吧!”

“對,可是在班上所發生的許多事,可能只是巧合而已。有許多的改變又消失了。例如,甘乃迪——他在處理自己的問題之後,客戶是有增加,可是下一週人又不見了。”

“只有當你用你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用你的自我概念來看待時,這才會是一種巧合而已。至於客戶又不見了,是因為他只清除了潛意識中的一個部分,並沒有清除所有的問題。甘乃迪選擇了寬恕,因此生命中有了正面的改變。如果別的問題出現,只意味著他必須做更多的寬恕。我們只處理了他潛意識中一個小小的部分,可是你看看只是那小小部分處理之後的效果;如果你能找到比潛意識還深入的一個部分,那個支援戰爭和苦難的部分,那會有多大的效果出現。彼得,你甚至還不曾為自己冒過險,因此你還看不見自己對全世界的影響力。首先,你必須開始去記起你是誰。”究主開始移向白板畫圓圈,就像池塘中的漣漪一般。在中間的圓圈,他寫一個大G(代表天賦禮物),第二圈中寫下了:“選擇”,第三圈是“傷害—痛苦”,第四圈“罪惡感—譴責”,外圈則是“角色、職責、還債”。

“這是我設計出的一個大模型的簡圖。基本的瞭解是:我們誕生在這世上時都滿載著美妙的天賦禮物、才華及奇蹟。人原始的意圖就是把我們的天賦禮物送給每一個人。例如,”他指著正中間的圈子,“這是你來時所要送出的天賦禮物之一。可是為了某些理由,你並沒送出這份禮物——你選擇不給出。”他再指向第二圈,隨著說明,不斷地一個一個地指點著。

“禮物之所以不給出,是由於有傷害,逼迫人去覺察到隔閡的感覺。隔閡使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人都感到痛苦。我們看著我們的家人,覺察到他們的痛苦,於是就自覺到要負起責任——我們有了罪惡感,覺得自己有改善情況的義務。這時我們就承接了角色與責任,企圖想抵消罪惡感。即使是現在,我們也沒考慮要給出天賦的禮物,即使我們記得要給,罪惡感也讓我們覺得不配給出。所以很諷刺地,我們活在角色及職責中。因為我們不想去面對罪惡感,因此就以譴責的形式把罪惡感轉嫁給其他的人。前一分鐘你還很難過,因為你認為自己把痛苦帶給家人,下一分鐘你又說這不是你的錯——是你父母的錯,或是這世界的錯。”

揹負罪惡感還債

“抱歉,我不懂。”瑪琳說話了,“你說的好像是:我不再愛媽媽,而且把痛苦帶入她的生命,因此我很有罪惡感,所以就用特定的方式來行動,以補償這一切。可是內心裡,我還是在責怪她,認為是媽媽先不愛我的——這就是你的意思嗎?”

“基本上是的,可是你錯過了一個重點。當你選擇不給媽媽愛時,你內心先感受到痛苦,然後才開始看到媽媽心中的痛苦。”

“嗯,我不相信那會是真的。可能有幾次是那樣子,可是我確定有好多次,是她先情緒不好,再發作到我頭上。我是相信全責性,可是她也必須對她的行為負責呀!”

“像這種情況,可以有好幾種方法來處理,瑪琳,”老師建議,“然而現在我所能提供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人沒有任何藉口不去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