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我發現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反映著我在抗拒去感覺被愛或感受快樂的雜音。”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去抗拒愛?”
“這正是我要問你的問題,亨利。”老師回答。
亨利這位新同學想了十幾二十秒才回答:“我想是因為太……害怕或什麼的。”
“對,在人類所有的恐懼之中,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愛。”
“胡扯!”彼得放肆地說。
我發現自己對彼得不同意的態度十分厭煩,然而究主對他的耐性似乎是無限的。
“去印證一下結果:我們承認對以下這些事情感到害怕,像死亡、疾病、暴力、失去心愛的人;這些事情發生的頻率遠比人們無條件地相愛,或愛自己要更常見。記得我告訴過你,在這世界中,我們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如果我們未能擁有一些東西,那是因為我們不是真正想要它——我們更想要別的東西。結果證明我們寧可死也不肯愛。”
“這太瘋狂了!”
“是的!”老師同意彼得的看法,“如果每人光只有一種人格要處理,就已經夠困難了。可是真相是,每個人內在至少有二十九至三十種主要的人格情結存在,像這樣——”
“情結?那是什麼?”瑪麗插嘴問。
“有點兒像是每一個主要人格都會有幾個次人格。大部分的人格都是在一歲半時左右形成,至於次人格可能會在稍晚形成。以後我們會再討論這些。我只是想提出這個觀點:每一個人格都在追尋愛,然而每個人格都是被不會接受愛的小我所設計出來的,因此人格會去追求它所認為的愛。也就是說它會追求一種有條件的接納或拒絕形式的注意力,愛我或恨我都好,只要別忽視我就好!”
“什麼!你是說我們全有精神分裂症或什麼毛病嗎?”
“這對你而言是個新觀念嗎?彼得,我的意思是,我們全都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有效方式來追求愛,然而我們的思想充滿了分裂及懷疑。戰士的第二大原則是:‘心中不允許有任何懷疑的空間’。”
“看吧?!”彼得粗魯地推推我,“我早就告訴過你不會是‘要超前就非得有頭腦不可’。”我不理他,繼續看著究主。
“懷疑是不真實的,聽從懷疑的聲音永遠都是不合理的。現在你可以確定的是,走在這條道路上一定會有所不定。你可以把這個不確定性當做是墜入恐懼的機會,而開始對發生的事情產生懷疑,或是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增長自信心的機會。當你選擇自信,懷疑就不會存在。這時單純的思想才能出現。”
“差別在哪裡?”畢佛莉問。
“單純的思想——是來自於你本質的思想——具有激勵性、直覺力、創造力或是本能性。為了繼續你的教育,你最好學會多多依賴單純的思想,進而幫助你瞭解你個人的過程,以及幫你回溯記憶所未及的過去。要了解,你個人的記憶是被小我所統治的,這點十分重要。”
“這聽起來太棒了。”大嘴巴彼得又插嘴了,“那麼你如何分辨自己是在運用直覺,或是在胡亂編造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心智中不允許有任何懷疑的空間(2)
“練習!彼得先生,練習,再加上耐心。你愈是去練習運用你的直覺,你愈是能夠與直覺搭配,你愈是能去搭配,你就愈能信任它,而你愈信任它你愈能看見生命過程的美妙之處。不僅是看到自己的過程,也瞭解世界的過程——甚至更超越的部分。”
“過程究竟是什麼?”薇薇安問。
“過程是所有顯化能量的互動作用;沒有任何事情是在你個人過程之外發生的。因此宇宙才能運用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來促進你對真理的體驗。透過過程,所有的道路都指向愛。”
“我很迷惑,不過這並不是新聞了。”彼得嘆氣,看看大家。我在心中怒罵:“廢話!”並且躲開他的視線。
“那麼你是在試圖去理解——你在思考。”老師回答他,“重點在於記住個人全責性到底指的是什麼。一個人如果不是與整個世界有直接的聯絡,個人又如何能影響世界呢?”
“你的意思是告訴我,當你告訴甘乃迪,那些公司倒閉、失去客戶是他的責任時,你是認真的嗎?也就是他個人對金錢的感受,居然會使那些大公司垮臺!”
“對。”老師簡單地回答。
“你知道這聽起來多麼荒謬,是嗎?”
“只有對那些心智狹隘的人才是如此。戰士明白沒有任何事是在他自己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