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來的金匯兌本位時代更加平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一階段市場對金本位的信心遠比後一階段強,而信心會促使不同經濟體不約而同地遵守規則,平等承擔起干預外匯、維護整個體系安全的責任。在信用體系如此健全的現在,很難想象市場會對金本位保有如同100多年前的普遍信心,在個體理性的驅使下,每個經濟體都有可能選擇“搭便車”而不主動遵守規則。此外,由於現有黃金儲備數量不同,金本位給不同經濟體帶來的潛在激勵也相去甚遠。根據IMF的資料,2008年全球黃金儲備為8。473億盎司,其中美國擁有2。615億盎司,歐元區擁有3。5億盎司,全球佔比分別高達30。8%和41。3%,其他經濟體的佔比總共不及30%,歐美藉由高比例儲備將可能在復辟金本位的過程中獲得貨幣霸權,由此可能觸發的全球利益再分配勢必難以得到廣泛認同,如此背景之下,金本位有效執行依仗的基本規則不可能被普遍遵守。

總之,金本位已經作古,復辟金本位不僅違背了經濟、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次貸危機背景下更是非常危險,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不可能再走這段回頭路。

相關電影:《綠野仙蹤》(TheWizardofOz)

程實微評:一部徹頭徹尾的成人童話,老少皆宜。《綠野仙蹤》完全不需要推薦和介紹,因為人人都知道它。關於這個故事的解讀,有各種各樣的版本。在經濟領域,流行的則是這個和銀本位相關的解釋。其實,關於這部童話的成人版解釋,大多比較黑暗,但相對於現在小朋友們看的《名偵探柯南》、《怪物》、《鋼之鍊金術術士》之類的動畫,《綠野仙蹤》算是比較單純的了。所以,還是記住它充滿美麗幻想的最初印象吧。

經濟自由的均衡火花

《荒野生存》的經濟啟示:失衡的市場自由,不論是過少,還是過多,都將對經濟造成傷害。

孔子說,三十而立“立於禮”。所謂禮者,外製於規,內斂於已。對中國而言,則意味著一條於外合乎世界潮流、於內遵循自我約束的和諧崛起之路。改革開放30年是市場經濟在中國土壤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的30年,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開啟了束縛經濟自由的枷鎖,看不見的手才開始在神州大地展現出引導有序競爭、最佳化資源配置的魔力,中國經濟增長才演繹出一段震驚世界的東方神話。

在1978—2011年的30多年間,中國實際GDP增長有16個年份達到兩位數,年均增長率高達10%。與宏觀經濟飛速增長如影隨形的是人民收入的與日俱增,以1978年為基期,2011年中國人均實際GDP增長了1378%,就像西方經濟學家在學術論文中寫道的:“沒有哪個國家在減少貧困方面比中國近幾十年做得更多。”在高歌猛進的經濟發展背後,經濟自由日益彰顯。根據弗雷澤研究所從政府規模、法律結構與產權保護、貨幣政策合理性、對外交往自由度及信貸、勞動力與商業管制五個維度的估算,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裡,中國經濟自由度指數就從1980年的3。93上升至2006年的6。3,60。3%的增幅高於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一個成熟、自信、和諧的中國經濟正在不斷融入全球化的經濟自由浪潮中,201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6418。6億美元,是1978年206。4億美元的176倍。

雖然這裡無法用經濟學的實證正規化在中國經濟自由和經濟增長之間搭建一個嚴謹的因果橋樑,但貫穿於斯密、薩繆爾森、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等經濟學巨匠不朽思想中的自由火花告訴我們,沒有改革開放的經濟自由春風吹拂,中國經濟百發齊放的燦爛輝煌就不會如斯真實。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2012年金融危機期間,經濟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美國和歐洲先後深陷衰退,而中國經濟卻實現了高速且穩健的增長。為什麼從增長和風險雙重指標考量,中國經濟的表現甚至會優於經濟自由程度更高的歐美?這先要從自由說起。

自由,是文明誕生以來,人類虔誠信仰的精神圖騰。但什麼樣的自由才最有利於經濟發展?換句話說,自由是不是也有一個程度上的“黃金分割點”?2007年的美國電影《荒野生存》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過度追求絕對化的自由,有時候將釀成悲劇。年輕的克里斯托弗從學校畢業後,放棄工作,捐出存款,背上行囊走上了尋找本我的自由之路。一路與自然、與路人的親密接觸最終讓克里斯托弗下定決心:獨自一人走進了國家森林的深處。在艱難的生存挑戰面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