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預防中暑。
18。砂母二草茶:海金砂藤、火炭母草、地膽草、甘草各二十克。製成粗
末,煎水代茶飲。
功能:清熱解毒清涼解暑。防治暑熱。
19。金雞腳草茶:金雞腳草十克,製成粗末,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行氣化溼,清熱解毒。防治暑熱症。
20。地榆葉茶:地榆葉十克。製成粗末,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清熱涼血。防治暑熱症。
21。石製茶:鮮石斛三十克。切片,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滋陰養胃,清熱生津,暑熱口渴。
22。參梅甘草茶:太子參、烏梅各十五克,甘草六克,白糖適量。煎水代
茶飲。
功能:益氣生津止渴。適應夏季傷暑口渴、汗多、全身乏力等症。
23。銀菊獲:銀花、菊花各三克。沸水衝咆代茶飲。
功能:清熱解毒,清涼解暑。適應暑熱、心煩、口渴。
24。二子茶:枸杞子十克,五味子三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生津止渴、益氣補陰。適應暑熱傷津汗多,心煩口渴。
25。焦大麥茶:焦大麥十克,沸水沖泡或煎水代茶飲。
功能:清暑健胃。熱天傷暑胸悶納呆。
26。苦刺花茶:苦刺花五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清涼解暑,防治暑熱症。
27。清暑明目茶:白菊花、決明子、槐花各十克,煎水代茶涼飲。消暑消
熱,明目提神。治暑天頭昏、目眩,高血壓。
28。祛暑清心茶:鮮竹葉心、麥冬心、蓮心、鮮佩蘭各六克。煎水代茶涼
飲。
功能:芳香清心,清暑醒脾,幫助消化。預防和治療暑熱所致的胸悶汗
多,心煩口乾,疲倦納差。
29。霍香夏枯草茶:霍香、夏枯草各十克。製成粗末沖泡代茶飲。清熱解
暑化溼,適應暑熱症。
30。在鹽汽水成分上去香精加紅茶濃汁適量配製,代茶服用。
31。茶葉一克,食鹽六毫克。用開水五百毫升沖泡,有祛熱解暑,補液止
渴作用。
32。綠茶一克,蜂蜜二十五克。開水三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鐘後溫飲。
或煎服。日服一劑。
33。在紅茶中放幾塊冰塊,在炎熱的夏天裡喝可降體溫。
34。茶葉五克,白蘿蔔一百克。先將蘿蔔洗淨切片,加鹽水煮爛,摻入茶
汁。每日二次。有清熱散風,止痛消腫之效。
()好看的txt電子書
35。綠茶二克,柿葉十克,加開水四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鐘,分三次
飯後溫服,日服一劑。(注:柿葉九至十月採摘,洗淨,切碎,蒸三十分鐘,
烘乾後備用)。
【拔罐療法】
取|穴:背脊部膀肌經內側循行線全程、太陽、額中、中院。
治法:採用單純罐法或塗雲香精罐法(背部膀胱經採用疏排罐式),留
罐十至十五分鐘,起罐後,針對某些突出症狀,選取有關|穴位行閃罐法五至
六次(如胸悶、心悸選肺俞或心俞,噁心,食慾不振取脾俞),每日一次,
一般施術一至二次告愈。
療效舉例:周某、因烈日下勞動中暑昏厥。猜醒後精神不振,心煩,全
身疲乏,頭暈脹痛,胸悶噁心,口乾,不欲食。取背脊部膀腕經內側循行線
全程塗雲香精,每側排罐五個,太陽(雙側)、額中、中脘也塗雲香精拔罐,
留罐十五分鐘,起罐後取肺俞、脾俞每側每|穴閃罐六次。術後症狀減輕,能
吃粥兩碗,翌日痊癒。
【臍療法】
1,藥物:仁丹(中成藥)十五克。
制用:研成粉末,溫水調糊,填臍內,外用膠布固定。用於中暑。
來源:《中醫簡易外治法》。
2。藥物:痧藥(中成藥)三克。
制用:研粉末,填臍,外用膠布貼之固定。用於中暑。
來源:《中醫臍療大全》
3。田中幹泥圈臍方。
藥物:田中幹泥適量。
制用:取田中